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奋力实现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2-04-06 10:52 作者: 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奋力实现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意见

(2022年3月30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益阳抢抓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机遇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领头雁,奋力开创新时代山乡巨变新局面。

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走在前列

(一)扛稳粮食主产区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0.9万亩、产量234万吨的目标任务。以全力打造南县稻虾米品牌为重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高标准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千亩、万亩示范片,发展早稻集中育秧131.4万亩。探索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山丘区大力发展特色旱杂粮生产。探索建立地方成品粮科学储备机制,推进智能粮库建设,建立粮食库存动态监测机制。

(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生猪出栏量400万头以上。稳量提质发展畜牧业,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示范建设,增加优质绿色畜禽产品供给。全面对接、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和长沙市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区建设。实施水产产值倍增计划,巩固四大家鱼生产,推广以稻虾为主的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发展优质特色健康水产养殖,擦亮“中国淡水鱼都”名片。着力提升大豆和油料产能。扩大油菜种植面积6万亩,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7.7万亩,推进13.6万亩稻(棉)油轮作试点。加大油茶低产林改造力度。

(三)合理保障和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大力支持订单农业生产,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抓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推广落实。严格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和地方临储收购政策。完成3万吨化肥淡季储备任务。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走在前列

(四)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按照“先农田、再生态、后城镇”原则,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开展耕地抛荒排查治理三年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五)实施“良田”建设行动。高质量完成30.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创新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质高效的示范区。争取高标准农田建管护改革试点。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抓好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二期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金塘冲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建设。

(六)实施“良种”培育和保护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深化与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湖南省优质水生生物繁育加工研究院项目、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项目建设。依托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深入开展水稻、生猪、蔬菜、鱼、虾、蟹等农产品良种繁育,用三年左右时间选育出“南县稻虾米”系列专用品种。推进益阳市种业科研创新与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益阳种业创新特色名片。

(七)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开展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与中联重科等企业合作,高标准打造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等全程智慧智能农机作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共享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产品+互联网+农业服务”的经营模式。加强机耕道修建,支持果菜茶园田土实施宜机化改造。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养殖示范县建设。推进益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

(八)推进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综合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优化升级气象灾害监测区域站网,加强雨水旱情监测预警预报,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好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柑橘黄龙病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指定通道建设。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在前列

(九)构建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强防止返贫网格化动态监测,做到一月一比对、一季一回访、半年一排查,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盯紧“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风险点,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稳定,健全扶贫项目管理长效机制。

(十)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坚持将产业发展和就业作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高于2021年,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农民收入增速。深入实施“千企兴村、万社联户”行动。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以上,促进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继续支持脱贫户及监测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推动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提高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将茶乡花海社区打造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示范样板区。

(十一)巩固重点帮扶长效措施。帮扶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化县倾斜。持续抓好297个脱贫村、103个重点帮扶村和104个示范村发展。

四、发展乡村产业走在前列

(十二)打造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升级版。持续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扎实推进以安化黑茶为重点的“五彩湘茶”国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进资阳区、南县、大通湖区申报“洞庭香米”国家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培育发展粮食、畜禽、蔬菜、油菜、油茶、茶叶、水产、水果、中药材和楠竹等十大优势特色全产业链,建立健全“链长制”,支持南县全国稻虾全产业链典型县、赫山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市场主体,深入实施“百企”工程,力争新增1家省级标杆龙头企业、10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其中中国农业企业500强1家,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良品”打造行动,打造1-2个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两品一标”工程,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两证+追溯”管理制度。发挥节会活动平台作用,大力推介农产品品牌,组织企业参加中部农博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继续支持每两年开展一届安化黑茶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扩大茶叶、水产、休闲熟食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

(十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多元化融合格局。以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沅江芦笋芦菇、赫山皮蛋、资阳休闲食品、大通湖蟹等为重点,推动农旅文康一体化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一批国、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支持南县、桃江县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资阳区、大通湖区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积极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休闲农业示范农庄、星级休闲农庄,推动产村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支持益阳高新区将清溪村打造为中国文学之乡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十四)实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行动。支持大通湖区打造“水草之都”,建设生态农业先导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抓好化肥减量问题整改,开展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建设。开展农膜、农药、化肥包装瓶(袋)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支持沅江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健全完善病死畜禽收集、处理、监管“三位一体”无害化处理体系能力建设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智慧渔政“天网工程”,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做实“河湖林田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通湖流域“减磷降藻”行动,对集中连片水产精养区域实施尾水治理,推进大通湖生态绿色环境建设。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十五)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每个乡镇选择一个重点村开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试点。支持培育45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

(十六)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在赫山区、资阳区开展“村社分账”试点。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让、出租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和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等集体资产,发展新型经济业态,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体系走在前列

(十七)打造农业“十代”社会化服务升级版。支持赫山区推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建设,整市推进农业“十代”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建设1-2个涵盖农资供应、集中育秧(苗)、农机作业、绿色防控、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的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

(十八)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资阳区、赫山区、南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支持桃江县农村客货邮融合示范县建设。支持市邮政公司建设5个三级物流共配中心,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数字化、多功能便民站点全覆盖。加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冷链物流建设,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每个区县(市)至少打造一个电商孵化平台,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基地,在全市开展农产品“十大直播带货农民网红”和“十大网络直播带货基地”评选。

六、推进乡村建设走在前列

(十九)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落实《益阳市农村住房风貌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技术导则引领,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二十)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个一”模式升级版。重点在“一江三路”及国、省干道沿线、县城周边等区域选择200个村连片开展美丽庭院“六个一”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屋场。高质量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0018个、公厕建设80座。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推行“一桶一凼”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模式。完成5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完成增减挂钩项目2000亩。

(二十一)扎实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进125公里旅游路、346公里资源产业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73公里。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完成维修养护工程194处。持续建强农村电网。推动天然气进镇入乡。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推进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二十二)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4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到25%,有线广播电视网实现全覆盖。完善益阳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鼓励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应用。推广村级“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推动实施农村移动支付“双百工程”。

(二十三)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新建或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19所、教学点30个,继续推进“特岗计划”和“三区”支教。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全覆盖。持续抓好农村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的关爱。加快益阳市新殡仪馆等4个殡仪馆和乡镇公益性墓地建设。巩固拓展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成果。

七、改进乡村治理走在前列

(二十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制度,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建立村级工作事务准入制度。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二十五)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建设,培育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花鼓大戏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十六)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六进六护”建设,深化“一村一辅警”建设,推动“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农村毒品问题治理。打击农村邪教和非法气功组织活动。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

八、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走在前列

(二十七)扩大乡村振兴投入。2022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达到35%,且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的5%。引导和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建立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在安化县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加大对粮食生产、“一县一特”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确保涉农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基础保险服务“村村通”试点。加强与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好县级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服务机构。

(二十八)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开展“三个一百”人才下乡行动。依托高职院校成立具有益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构。培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

(二十九)强化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保障。落实乡村振兴专项新增建设用地相关政策。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市、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不低于2%、不高于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专项用于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必需的配套设施。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推进南县南洲镇、赫山区兰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九、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走在前列

(三十)高标准完成农村改革任务。建立完善农村承包地合同管理政策体系,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土地数字化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资产管理,有序推进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完成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建立健全村民建房农用地转用审批机制,保障农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单列乡村振兴专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持续深化供销综合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粮食监管体制机制、农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三十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推进农业产业“一县一特”集群发展和高质高效发展,建立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和发展要素支撑体系,重点在提升水稻全产业链“双稳一提”综合能力,创新“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举措,探索乡村一二三产跨行业、跨领域、跨主体融合路径,构建“智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探索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长效机制,构建乡镇为农服务六大体系,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引长效机制,构建金融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机制等11个方面,着力创新工作制度机制,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探索产业振兴“五化”路径,形成改革创新经验成果。

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走在前列

(三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推动“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三农”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完善市、县两级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工作机制,构建市、县、乡、村协同推进格局。强化市、县统筹办决策参考、统筹调度、跟踪问效职责,实行清单管理、预安销号。深入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逐步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

(三十三)坚持现场推动。实行市、县在职领导干部全员挂帅驻村帮扶,开展一线办点。建立现场推进长效机制,集中调度、集中投入、集中提升,打造一批运用改革创新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片区。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节,办好城区、山区、湖区三次流动现场会。

(三十四)严格督导评估。完善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科学制定综合评估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重要参考。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总结评估。

                                                                                     

                                                                               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 

                                                                               2022年3月3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