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业局关于做好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4-02-20 09:19 作者:市农业局 来源:益阳门户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益阳市农业局

关于做好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市)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乡镇企业局、蔬菜办(局),局机关各科站(室),局下属各单位:

2014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全市农业工作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方针政策,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强化观念转变、立项增资、科技支撑、组织服务;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惠农政策落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益、设施装备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产业经营规模,全力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总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农业增加值稳定增长,增幅3%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具体目标是:粮食产量在正常年景下恢复到240万吨;生猪出栏稳定在480万头;水产品产量达35万吨;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农机总动力增长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在抓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立足“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稳主体、优结构、拓功能、增效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释放农业内部、外部增效增收潜能。

1.扎实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围绕粮食、蔬菜、茶叶、水产、生猪等5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专业乡(镇)和示范县(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优化种子种苗、科技装备、加工物流等配套服务,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提升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

2.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完善龙头企业动态目标管理和服务机制。鼓励优势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形式,实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10家以优势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起点高、上规模、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过5亿元的8家。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8家以上。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引智引资力度,推进科企对接、银企合作,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开展休闲农业示范村、示范点和示范线路创建活动。加强品牌整合,加强品牌宣传与保护,推动同类品牌向强势品牌集聚,着力打造益阳农产品公共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新创中国驰名商品4个,省著名商标10个。

3.扎实推进农机产业发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积极稳妥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争实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479万千瓦,增长3%,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以机插秧为重点的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水稻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75%。积极推动农机科技创新,努力培植壮大农机制造业,加速重点区县(市)农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农机工业产值突破25亿元。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重点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00家。大力引导、扶持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本地作业和跨区作业服务,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38亿元。扎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以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为重点的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大“平安农机”示范县和示范乡建设。

二、突出“保”,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坚持稳发展、保供给、强产能、提质量,突出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快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

4、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首位,层层分解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稳定提高粮食播种面积,依靠良种、良法、良田提高单产。认真落实扶粮增粮惠农政策,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扎实推进科技增粮,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重点建设好赫山区、大通湖区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模式攻关项目及部、省确定的56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组织开展“双季种植、双季超级稻品种、双季机插、双季产量均过600公斤”的水稻“四双”科技增产模式攻关,重点落实控制直播、扩大双季稻、推广机插秧“三项行动”,大力推广集中育秧、保证密度、安全齐穗“三项技术”。积极扶持种植大户、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社会化服务面积,确保在正常年景下粮食生产面积达62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240万吨以上。

5、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坚持稳总量、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稳定生猪出栏水平,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恢复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支持2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创建1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支持5万亩精养鱼池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升级,新建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积极培育优质畜禽水产品出口基地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大地方畜禽水产品良种保护和产业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春季禁渔和人工增殖放流,放流优质鱼种3000万尾以上,加强益阳资江段鳜鱼、黄颡鱼水产种质资源省级保护区建设,力争升级为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6、切实提高蔬菜供应能力。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持续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投入。加强高标准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巩固6万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成果,加强标准菜园建设,加快推进蔬菜设施栽培,努力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加强蔬菜重点产区建设,建设好100万亩“放心菜”基地,打造1个以上省级蔬菜产业示范乡镇,稳步提高自产蔬菜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益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70万亩,总产量达到320万吨。

7、着力提升传统特色经作产业。突出抓好茶产业发展,力争新扩及改造茶园面积2万亩,年生产加工各类茶8.5万吨。加大产业资源整合,探索组建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引导整个产业链从育苗、种植、加工、开发与综合利用、营销各环节的跨跃式发展。加大安化黑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全力支持安化县举办第三届中国·湖南益阳(国际)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稳步推进“中国黑茶之都”建设,努力打造100亿元茶叶产业。围绕水果、棉花、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经济作物强镇。加快优势经济作物品改步伐,扩大标准果园、中药材基地创建规模。稳定发展油菜生产,力争油菜面积单产同步增长。

三、注重 “改”,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8.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巩固发展种养大户,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的种粮大户和优质特色标准化养殖场(户)。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植保、农资、农技等服务组织,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承租、代管、代耕、烘干等服务,组织实施好省政府 “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结合全市实际,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100家现代农机合作社、1000户家庭农场发展。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推进整县培训试点,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素质。

9、加大农业政策支撑落实力度。继续实施好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畜禽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办法、提高效率,新增补贴主要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进一步完善购机补贴新办法,严格操作程序。创新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设立、安排、监管新思路和新机制,充分发挥益阳本地优势,积极申报重点工程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与金融、保险机构协作,启动实施茶叶、蔬菜保险试点,推动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

10、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认真履行职责,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办法,既保数量,又保质量,实行补充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全程监管,防止占优补劣。配合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工作,确保农民在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中的收益。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推动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四、强化“质”,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1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农业产地环境监管职责,切实保护农业产地环境,清洁生产源头。加强农产品生产巡查指导,强化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登记管理、市场监管,重点推进农药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抽查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品种,严格实施农产品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主要农产品检测综合合格率98%以上。认真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移交与衔接,切实加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综合监管示范和诚信建设试点,探索综合监管新模式。着力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改善监管条件,延伸监管网络,强化经费保障,提升监管队伍素质。

12、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突出重大组装技术、关键管理措施,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水稻、蔬菜、茶叶、水产、生猪为主的五大产业,按照农业标准化核心区、推进区、启动区、引导区四个层次,梯次推进,实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上新台阶。力争全市种植标准化实施规模突破200万亩,生猪标准化养殖突破200万头。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积极引导和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加大产品认证力度,力争新增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50个,总数超过400个。

1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实施酸化土壤改良与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约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不断提升耕地产出能力。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实施规模,以农村清洁工程省级示范村建设为引领,抓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加快推进志溪河、兰溪河“两河流域”综合治理,严格实施退养、限养计划。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沼气配套、生物发酵、有机肥加工利用等粪污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外来物种防控工作。深入开展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与降镉农艺技术组装集成,建立一批示范样板,为污染产地修复治理和产品污染超标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五、巩固“基”,不断夯实支撑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4、加强种子种苗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着重构建水稻良种繁育体系,推进南方水稻育种平台和育种基地建设。加大果蔬、茶叶和中药材等优势经济作物良繁体系建设力度。继续发挥我市在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上的优势与积极性,促进新品种推广应用,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年更换幅度达到30%左右,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攀升到44%。加快以畜禽品改为重点的养殖种苗工程建设,重点健全草食动物市县乡三级品改体系。

1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项目,深入开展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积极组织科技骨干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促发展,增收添贡献”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提供优质服务。鼓励科研院所、基层农技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建农科教综合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湘北农业科研基地和益阳农业高科园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省政府“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每个区县(市)力争建设好1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100名农业科技骨干下乡蹲点,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16、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以执法规范化示范窗口建设为抓手,加快执法规范化市、县建设。依法规范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培训,完善执法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动植物检疫、农机安全监理、渔政等执法力度,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针对未审先推、无证假证冒证、假劣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打击制售假劣行为,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7、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巩固和充实基层动物防疫站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全方位提升动物防疫体系基础保障能力。强化强制免疫和区域化管理,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努力构筑有效防疫屏障。加强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的监测网络,提升基层监测预警水平。突出抓好突发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封锁、早处置”。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杜绝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污染环境。建设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病虫害大面积防控,确保农作物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在桃江、赫山、资阳、沅江、南县和大通湖等6个区县(市)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整体推进示范,力争全年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200万亩以上。

六、倡导“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17、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规范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通过考录、选调等方式充实农业科技干部队伍,重点打造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优势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好部、省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加强农业干部人才培训与交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积极稳妥地实施农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畜禽屠宰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和整合工作。

18、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做农业人、干农业事、解农业难”主题活动,形成争先进、创一流的工作氛围。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九条规定”和市委“十条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各项公务活动,切实改进“四风”,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扎实开展“三访三化”活动,实现单位党员干部和联系点村群众的两个“全覆盖”,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19、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围绕促进农业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制度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加强“1+4”制度体系建设,即制定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完善集体决策、“三公”经费管理、农业项目监管、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重点岗位效能监察制度,科学确定效能监察重点岗位,认真实施承诺公示、自查整改、群众评议等各项程序,切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同时,完善绩效管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让制度成为制约权力、提升效能、促进公正的管理利器。

2014年2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