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业委员会2015年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28 09:11 作者: 来源:市农业委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益阳市农业委员会2015年绩效自评报告

 

一、2015年度全市粮食生产奖励及工作经费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益政发[2015]2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调动各地重粮抓粮积极性,全面完成当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决定对当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奖励。考核奖励资金120万元,全部由市本级财政安排。考核奖励对象是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县、乡)和先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2、指标完成情况

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要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015年粮食总产量同比上年持平或增长;先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具体要求可见《关于做好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考核奖励工作的通知》(益粮组〔20151号)文件。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粮食生产先进单位(7个县市区、11个乡镇)都完成了有关任务或达到了相关指标要求,先进社会化服务组织(41户种粮大户、10个农机合作社、10个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都符合益粮组〔20151号文件的具体要求。

(二)绩效评价情况

1、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奖励及工作经费资金120万元,全部来自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其中100万元用于奖励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万元用于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经费。

2、项目组织日常情况

年初在市政府的粮食生产文件(益政发[2015]2号)中作出了明确要求,对全市粮食生产工作进行奖励等。

3、项目管理日常情况

一是出台政策文件;二是开展生产督查行动,日常督查内容主要包括双季稻生产、遏制耕地抛荒、杜绝晚稻直播、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情况;三是推荐考核,下发考核及表彰通知。

(三)项目绩效情况

粮食生产奖励及工作经费项目的绩效情况,主要侧重于其有效性即使用效果。通过上述奖励,调动了全市上下重粮抓粮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我市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15年我市粮食总产突破250万吨,实现历史性跨越。

(四)存在的问题

没有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二、2015年度市本级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新一轮连片扶贫开发的思路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扶片、县扶村、乡(镇)扶户”的工作要求,2013年我市启动了第一轮市本级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由原来以村为单元,转向以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相似的相邻几个村为片区进行开发。市本级整合力量,集中帮扶处于安化库区和高寒山区的 4个片区。这4个片区包含6个乡镇的24个村,是安化典型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2、项目立项情况

    1)项目的立项依据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益阳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

   《市本级第一轮片区扶贫开发方案》

   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制定全市“百件大事”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湘办发〔20148号)

    2)项目立项的可行性

    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4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程;

    市本级第一轮片区扶贫共有4个片区,涉及6个乡镇24个行政村98223.8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1.4万人。

按照中办发[2013]25号和湘办发[2014]8号文件中“完善驻村帮扶机制”要求从2015年起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实现驻村帮扶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市本级预计派驻30个工作组。

    3)立项必要性: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扶持力度。

    3、项目的绩效目标

    搭建片区平台,实行财扶资金为引导,行业部门项目支持为主体,社会多元投入为补充,加大对四个片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帮扶要改善和加强四个片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扶持能帮助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建设。一是要围绕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方便,着力抓好片区基础条件较差、涉及范围较广的交通要道的改扩建,加快完善区域内路网体系建设;二是要着力抓好片区内影响较大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先解决人畜饮水安全;三是要着力推进农网改造,切实解决片区内安全用电的问题;四是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培育、扶持1-2个具有一定开发基础和具备市场潜力的产业,力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片区群众整体造血功能。

(二)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1、项金下达情况

2015年片区扶贫共投入资金48564万元,其中国省财扶资金5883万元,市本级财政投入600万元,区县(市)财政投入1471万元,行业部门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610万元。

2、资金使用情况

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00万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安排280万元,调整预算安排320万元。市级重点项目列支投入片区280万元,其中:毗溪口、九龙池、东新、鱼水四个片区每个片区65万元共260万元;毗溪口片区内连湾村、田口村、毗溪村、黄龙村四村的道路、桥梁等交通建设共20万元。

3、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情况

为了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益阳市片区扶贫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要求在工作中,特别是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注重行为规范,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一是强化扶贫规划,严格执行“以规划定计划、以计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克服了扶贫项目安排上的长官意识、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和群众参与的热情。二是采取三条措施加强资金管理: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采取封闭运行模式,实行报账制,项目建设资金预付制,验收、审核责任制;实行公示制,进村的各类资金和建设项目做到了上墙公示。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2015年各工作组按照片区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依托项目支撑,借助各类帮扶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有效。2015年,全市启动30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瞄准交通、水利、电力、能源、危房改造、产业发展、能力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共投入帮扶资金2176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34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074万元,信贷资金93万元,其他8759万元。二是扶贫培训效果明显。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学员8085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00人次。安化县还筹资26.86万元,先后在湖南农大举办首期评茶师和首期制茶师培训班,培训学员85名;启动了“雨露计划”两后生补助工作,现正在审核阶段,预计补助学生1200余人,发放助学资金180万元。三是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启动。2015年,安化县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纵深推进。计划投放金融产业扶贫贷款3000万元,到目前已发放3561万元。资阳区已成立了领导小组、金融服务小组、出台了细则,300万风险金已到位。现正处于边授信、边贷款的环节中,力争今年完成500万元的贷款任务。四是片区规划正在推进。2015年,武陵山片区攻坚安化县启动了马安高速项目建设;东梅公路已做好前期工作,正在编制实施方案;东平公路、县城管道天然气建设正在优化方案,即将启动;银北高速安官段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定点扶贫继续深化。中远集团定点扶贫工作继续开展,支持江南高城和马路云台山茶园基地建设500亩,目前正在实施当中;捐助大福东山等五所学校配套设施设备150万元;继续捐助远航追梦自强班10万元。六是扶贫日活动正常开展。全市开展了四大主题活动:1.开展扶贫宣传系列活动。制定下发《益阳市扶贫宣传工作方案》,全市各主流媒体都推出了“精准扶贫看益阳”的专栏;2.启动全市贫困学子网。在 10.17 扶贫日当天,正式推出我市自主开发的贫困学子网。3.开展复明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筛选620名最需救助且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家庭眼病患者,对其免费实施白内障500例、胬肉手术100例、为贫困儿童配镜20例,帮助贫困患者重见光明。4.实施爱心助学。开展“千爱”助学资助贫困学生758人;开展金秋助学资助贫困学生145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40人;开展“爱心包裹”活动;实施“一家一”同心工程,分三批,共资助150贫困家庭学生免费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在“扶贫日”活动期间安化县共悬挂宣传横幅106条,张贴宣传小标语2700多条,在安化电视台滚动播出宣传口号97条,并通过QQ工作群、手机短信、微信等互动平台发送宣传信息1100多条次。七是市本级片区扶贫圆满收官。市本级片区扶贫三年规划,今年已经进入了攻坚扫尾阶段。联片单位帮扶资金已大部筹集到位,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全年投入达到6217万元。八是社会扶贫逐步规范。积极搭建平台。开发了益阳市贫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市310个重点贫困村中小学生采录完毕。加强资源整合。积极与教育基金会、慈善总会、教育助学基金会沟通对接,建立了协调机制,实行信息共享,统筹推进社会扶贫。

(四)存在困难及问题

1、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推进难度较大。主要是地方配套压力沉重,安化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筹资渠道窄,经济实力弱,资金短缺,单纯靠县为主难以推动项目建设。

2、扶贫投入缺口大。一方面是政策倾斜少。我市除安化纳入了武陵山片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年享有国省一定的政策倾斜之外,其他区县(市)都属于面上县,在扶贫开发上缺乏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项目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乡两级自身财力有限,村级集体几乎没有收入,扶贫开发的投入实际需求相当大。省里下达我市面上县的财扶资金人均不到40元,几乎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加之我市各面上县都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自身财力较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扶贫效果。

三、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自评的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情况

2011年起我市设立了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项目涉及7个区县(市),主要用于对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引导奖励,对重点蔬菜龙头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以奖代投,2015年市级财政预算投入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210万元。

目前全市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173.85万亩,蔬菜总产量379.2万吨,蔬菜总产值8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12%1.6%

一是以国家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2015年我们以国家标准园建设为契机,带动蔬菜产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升级,不但建立健全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分等分级和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完善了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而且还做到了以农民专业合组织或龙头企业为载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合作 社内部各产销环节实行合理分工,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工序都有专业化组织经营;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标准化生产。2015年我们又争取到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累计争创国家蔬菜标准园20个。二是切实加强产销对接,不断完善蔬菜市场营销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蔬菜市场体系,逐步打造一个集冷藏物流、产销对接、批发、零售、配送、民间贩运于一体的销售网络。2015年我们重点抓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建设,大力推进益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和红联市场建设,大力培育营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推行网上营销,网上微信代理营销、直供营销和连锁营销,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与城镇超市、农贸市场、便民利民店、宾馆酒店建立产销对接紧密关系,继续扩大直销店的覆盖面,搞活流通、平抑物价、方便市民。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综合批发市场15个,产地要素市场4个,开通网上营销企业30多个,网上微信代理营销企业1个,直供营销企业183个,如资阳区远鹏蔬菜生态农场今年首次开通网上微信代理营销业务,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已有1600多一级微信代理商,微信客户达近10万户,日销售量已达8吨。又如南县武圣宫的菜苔订单直供营销企业目前发展到了28家,仅冬季利用冬闲稻田生产菜苔、榨菜的面积就达4.2万亩,通过订单日直供广东的菜苔达100吨。为当地年创产值1.68亿元。三是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为提高蔬菜产加销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我们把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作为突破口,并进行追踪指导和服务,帮助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在开展菜农培训、技术支撑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帮助合作组织争资立项,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在基地建设、设施栽培等项目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到目前为止,我市以政府推动、农民自发、大户牵头等形式建立了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06个,入社农户达36174户,规模化经营生产面积达84500亩,规模化经营面积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21.1%。蔬菜专业合作组织的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蔬菜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完善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延长,目前,我市蔬菜产业各环节都已有专业化的组织经营,蔬菜的产业 化发展已基本成形。分布于蔬菜产业各环节的服务、生产、加工、仓储、冷链运输、批发、营销等各组织不但增加了蔬菜产业的附加值,还能为生产企业保驾护航。目前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共有244家,实现年加工产值19.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为21家,市级龙头企业为17家。在冷藏库建设上2015年全市已建成86个,库容量达25000吨左右。以辣妹子、天诚食品、湘妃食品、佳镔碧源公司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企业,产品畅销长沙、广东、武汉等市场,脱水蔬菜、净菜远销日本、韩国和港澳地区。安化佳镔碧源果业有限公司开发野生菜加工品种10个,形成了年加工产品6000多吨的生产规模。其中开发的野生菜加工产品;野生小竹笋、野生洋荷、野生松菌、野生蕨菜、野生淮山、野生百合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日韩。同时我们大力支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品牌市场占有率。加强蔬菜产品的商标注册、包装标志标识管理和品牌宣传,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提高我市蔬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益阳蔬菜产业协会以培育“益阳蔬菜”为依托,引导会员单位之间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扩大主导产品生产规模,走集团化经营之路。经过多年努力打造,目前我市南县武圣宫菜苔、下柴市冬瓜,大通湖南瓜、沅江芦笋、桃江干竹笋、安化山野菜等品牌已远近闻名,成为了我市蔬菜知名品牌。

2)项目立项依据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的意见》湘政发[2010]31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施意见》益政发[2010]12

3)项目的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项目基本性质。

通过对2015年市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预算,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是否合规,对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的效能作用的发挥是否良好,而进行系统、全面地目标管理,从而确定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项目基本用途。

通过对2015年益阳市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使用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对本市2015年蔬菜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规划,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能作出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为本年度的绩效目标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抓好百万亩“放心菜”基地建设及扩大绿色蔬菜基地规模;加工设施建设及冷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蔬菜科技创新及质量安全监管;培植龙头企业及推动蔬菜品牌建设;年度完成省、市“菜篮子”工程目标管理任务。专项资金以“扶大、扶优、扶强”,以奖代投和奖励的形式投放。

项目涉及的范围。

市级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为市财政全额补贴实施的项目,项目涉及赫山、资阳、大通湖区3区,沅江市,南县、桃江、安化3县,蔬菜加工企业和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直销店及市直蔬菜科研单位和蔬菜批发市场。

2、项目预算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项目预算绩效总目标。围绕“稳面、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优结构、标准园创建和产销对接为重点,以保障安全有效供给和提高产业效益为目标,加强品牌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蔬菜百亿产业。

项目阶段性目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优结构、提高品质和创建益阳蔬菜品牌,侧重产销对接,注重标准园创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五新”技术引进推广,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2)预算绩效产出目标

数量目标:确保全市蔬菜有效供给。2015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73万亩,总产量350万吨,鲜菜生产总值80亿元,蔬菜加工产值25亿元。加强6万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建好45万亩特色外销商品菜基地。确保秋冬季节性蔬菜生产面积80万亩。

质量目标:确保全市蔬菜抽检合格率97%以上。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实现我是蔬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零的突破。

成本目标:对于各项预算绩效目标的监督、实施等都按照各项相关规定和制度执行。

3)预算绩效效果目标

生态效益:抓好百万亩“放心菜”基地建设,继续巩固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努力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经济效益:推动我市蔬菜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扩大我市蔬菜外销空间,提高本地蔬菜生产者的经济收入。

社会效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植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支持“益阳蔬菜”的品牌推广;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为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提供量与质的保障。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1、预算绩效目标的目的

制定2015年度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既突出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又兼顾全局。实现短期利益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协调,明确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权责,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2、预算绩效目标制定的原则

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遵循合法合规的要求,对蔬菜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的发放和管理有专门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三)预算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实施

1、预算项目资金申请

2015年,市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预算投入210万元,全部由市级财政拨款投入。

2、预算项目资金发放

2015年累计完成投入210万元,占总投入的100%

3、预算项目资金实施进度计划

20159月至10月,重点推进“五新”技术引进、实验、示范与推广。

201510月至12月,完成蔬菜生产、加工、冷储、物流等重点项目的实施、考核和资金投放。

4、预算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资金使用计划

总资金

(万元)

第一季

(年)度

第二季

(年)度

第三季

(年)度

第四季

(年)度

实施内容

210

 

 

 

 

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引导资金

120

 

 

 

120

加工、冷储设施建设引导资金

15

 

 

 

19

“五新”技术引进、实现、示范与推广资金

10

 

 

10

 

质量安全监管资金

5

 

 

 

5

争资立项与招商引资资金

5

 

 

 

5

直销店创建与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引导资金

15

 

 

 

15

年度完成省、市目标管理考核任务奖励资金

40

202014年的奖励资金)

 

 

20

5、预算项目资金实施的保障措施

1、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及时上报季度、年度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

2、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市财政局反馈的审核意见,修正调整绩效目标。

3、加强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地设施条件较差,设施化生产面积偏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蔬菜生产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利润较低,成效不明显。

四、益阳市2015年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估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015年,我市茶叶产业在突出抓好了基地建设、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和质量监管等工作,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的同时,积极引导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企业自我转型升级,全市茶产业呈现稳中求进、整体上扬的良性发展态势,特别是安化黑茶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黑茶产业呈现出一枝独秀,高歌猛进的发展趋势,尤其安化县继续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黑茶产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40.41万亩,比2014年增长8.57%加工毛茶7.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年加工成品茶10.16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7.7%,其中:绿茶29250吨、红茶1260吨、黑茶71070吨;茶产业综合产值131.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1%其中: 一产业产值26.35亿元、二产业产值57.11亿元、三产业产值48.21亿元;茶叶出口创汇预计135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1%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茶产业税收突破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3%,其中安化县税收达到1.5亿元。

2009年起,我市设立了茶叶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涉及4个区县(市),2015年市级财政投入茶叶产业发展资金180万元。

2)项目的实施依据

《关于扶持益阳“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0877 号)。

《关于加快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发展优质生态茶园的意见》。

《关于在全市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的通知》(益政办函〔200840 号)。

《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财农【201459

3)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项目基本性质  通过对2015年全市茶叶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有目的地针对全市茶叶生产面积进行核实;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是否合规,对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的效能作用的发挥是否良好,而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评价,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项目基本用途  通过对2015年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对益阳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规划,为今后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依据,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茶园基地建设补贴;龙头企业省外营销网点建设与市场推广补贴资金;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宣传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各区县(市)技术推广工作经费。

项目涉及的范围

市级茶叶产业发展资金为市财政全额补贴实施的项目,项目覆盖安化、桃江、赫山、资阳4区县,茶园基地、加工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学会等30家单位。

2、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项目绩效总目标。通过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切实推进全市茶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努力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增强安化黑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收入增加的总目标。

项目阶段性目标。全年新增茶园面积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完成毛茶加工6万吨,成品茶加工9万吨,实现茶叶综合总产值120亿元。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明显扩大,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竟争力不断提高,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加强茶叶标准园创建、实施标准化生产、注重新技术引进推广、加大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益阳黑茶产业市场竟争力,切实增加茶企和茶农收入。

2)预期主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品营销方式的创新,推进茶叶产业链的大融合,把茶叶产业做成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5年,全市企业效益显著增长。茶企经营状况良好,还带动包装业、运输物流业、旅游业、餐饮业的发展,茶叶税收实现较快增长。

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茶产业安置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种茶农户达3万户,茶产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评价目的

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发展的项目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茶叶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价,以2015年全市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为标准进行项目评价。

3、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前期准备:成立益阳市茶叶产业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绩效评价小组收集相关材料、整理数据。

组织实施:由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会同市财政局农业科对项目实施评价验收。

分析评价: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收集、整理各区县(市)上报的相关资料,会同市财政局参照《2015年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对全市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使用情况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并将全市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情况上报市政府。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15年,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资金预算投入180万元, 项目资金于201512月底已全部到位,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2015年累计完成投入180万元,占总投入的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会同市财政局农业科对茶叶产业发展资金实行严格管理,定期监督检查,确保茶叶产业发展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佳作用与效益。区、县(市)茶叶(办)、经作站对本区域内茶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项目组织实施,严格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市财政局农业科拟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报市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各区县(市)均按有关规定办理,项目责任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审定的方案,不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市财政局农业科对项目实施检查监督,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展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项目管理机构健全。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设有专门的市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小组。主要成员:何伟良、夏佐军、黄寅虎、李建国、刘国奇、龚巨成、刘雪慧、周凡。

市茶叶产业发展资金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市农业委、市茶叶产业办进行自查,上级主管部门及市财政、市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审计。

3、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相关性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的实施,对大力推进益阳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增加茶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300亿茶叶产业目标是十分必要的。益阳市茶叶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市农业中品牌影响力最广,带动能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对富民强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目前茶叶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茶叶基地设施条件较差,良种化率还不高,种植和采摘环节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是部分区县市扶持茶叶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工作进度慢,成效不明显;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化水平还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标准化生产未能全面普及,产业的规范管理和市场监管还不完善。

因此,为更好的稳步推进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必须围绕“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以茶叶标准园创建和品牌宣传为重点,以提高产业效益为目标,加强品牌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着力打造300亿茶叶产业。

2)项目的完成性分析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产业发展持续推进。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40.41万亩,比2014年增长8.57%加工毛茶7.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年加工成品茶10.16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7.7%,其中:绿茶29250吨、红茶1260吨、黑茶71070吨;茶产业综合产值131.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1%其中: 一产业产值26.35亿元、二产业产值57.11亿元、三产业产值48.21亿元;茶叶出口创汇135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1%。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茶产业税收突破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3%,其中安化县税收达到1.5亿元。

宣传推介成效显著。2015由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大型茶事茶文化活动达40多场次,累计300多家(次)茶企参展,场均展位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成为国内外茶事茶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和亮点。特别是2015102225日以“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成为安化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效果最佳的盛会。同时我们还与浙江、福建、云南、湖北、广东、广西、山西等国内茶叶主要产销大省的茶叶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多层次的考察交流活动。通过茶事活动的交流,加深了了解,加强了合作,扩大黑茶的影响,赢得了茶叶界朋友和国内外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加快了益阳安化黑茶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步伐

2015年茶叶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我市三个茶叶公用品牌参与评估,估价达35.81亿元,其中安化黑茶较上年的13.58亿元增加2.68亿元,升幅达19.7%,并获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传播力品牌。安化黑茶入选米兰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白沙溪、华莱健、烟溪功夫、国茯等茶企品牌入选中国名茶金骆驼奖;香炉山茶业千两茶颗粒系列、茯砖茶系列产品更是获得米兰世博会金奖,这是自1915年安化红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00年后,我市茶叶在国际世博会上又再次获得的最高殊荣。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获得正式批准并授牌。

2015年在全国茶叶市场整体下行的情况下,安化黑茶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已成功进入北京、广州、上海、武汉、深圳等146个大中城市,远销韩国、德国、泰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安化黑茶品牌形象店4500家,网店达1000家。

  茶旅文一体化有序推进。统筹开发茶文化茶旅游资源,将茶与旅游、文化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出了“观百里茶带,走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积极争取省旅游局在长沙至张家界的旅游线路中增加益阳景点,全力打造以益阳、桃江、安化三个黑茶产业园为核心,以市域内资江沿岸为纽带的“五百里茶带”和以雪峰湖地质公园为中心的“百里茶湖”,开发茶马古道沿线的生态茶廊、安化梅山文化生态园、凤凰茶岛、云上茶园、雪峰山茶园、荷叶塘生态茶园、杨林坳茶场等生态茶园旅及益阳茶业市场、益阳茶厂、黑美人、桃江浩茗、白沙溪、安化江南黑茶工业园、华莱等工业体验观光品牌,已得到社会各界好评。2015年,涉茶旅游的中外游客达到30万人次,涉茶旅游综合产值预计达到25亿元。

产业提质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全市茶企在基础建设、设备更新和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产业和企业形象、生产加工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提质升级步伐加快。益阳茶厂投资1.2亿元的二期扩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白沙溪黑茶产业园年产1.5万吨优质安化黑茶清洁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亿元;华莱生物科技冷市二期生产加工基地已全面竣工投产,成为了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标杆企业;惟楚茶业、久扬茶业、盛唐黑金、永泰福茶号、老顺祥茶业、乐道茶业等新厂房、新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安化黑茶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茶产品深加工、茶保健品研发取得新的突破,冰维斯、盛唐黑金黑茶饮、华莱生物茶胶囊、梅山崖速溶茶等陆续上市,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32家。金岭茶业、香炉山茶业分别在上海、长沙Q板挂牌上市;安化梅山黑茶在北京 “新三板”挂牌上市,我市茶企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呈现多元化模式,为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科技兴茶成果丰硕。2015年,是我市科技兴茶成果最多的一年,也是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全市在涉茶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的发明专利创历史新高。安化县政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和刘仲华担任安化黑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先后有清华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供销总社茶叶研究院等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支持我市茶叶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硕果累累,有力推动了我市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湖南省黑美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城市学院黑茶研究所的“金花黑茶生产工艺”获得2015年湖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该所“冠突散菌快速分离法”与安化道然茶业有限公司的“黑茶茶膏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双双获得2015年益阳市科技发明二等奖;冠隆誉茶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烘房”已获得国家专利。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指导工作,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2015年,重点开展了生态茶园建设、茶叶现代化生产和茶企对接市场的调研、指导工作。一是深入生产企业、专业市场、营销网点调查研究;二是深入茶园、茶企作技术服务指导,重点指导安化烟溪镇红茶加工、仙溪镇安蓉茶厂黑茶加工等;三是组织全市主要茶企的负责人、技术人员50多人,参加了省茶叶研究所举办的“茶叶湘军六大茶类培训班”;四是组织部分市级龙头企业前往边销茶主销区开展“益阳黑茶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考察,与相关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3)项目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指标

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40.41万亩,全年加工毛茶7.43万吨、加工成品茶10.16万吨。全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25%。全市涉茶叶税收突破2.5亿元,其中安化县茶叶税收达到1.5亿元。全市茶叶出口创汇1350万美元,其中黑茶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

社会效益指标

“安化黑茶”产业不仅仅是益阳的历史名片,现已成为了益阳的人文地标,大大提高了益阳、安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对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巨大。茶叶产业安置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种茶农户达5万户,茶产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根据《2015年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要求,市级2015年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采取百分制,分别对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3大项,总计47小项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评价。经过自我评分,获得了95分。

市级2015年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

(五)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通过对市级2015年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看,茶叶产业发展资金是一项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得到了广大茶农和茶企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一项培育地方财政税收来源的有效措施。

建议一:因项目实施成效明显,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全市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议二: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地域公共品牌在国家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市安化黑茶的知名度,提升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主要经验和做法

1)组织和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意识明确、资金管理严格、考核机制规范。

2)严格执行预算,提高资金管理规范性。市级茶叶产业发展资金严格按照《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支付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3)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定期监督审计。

2、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与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适应。

3、建议

增加茶叶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

五、益阳市2015年生猪和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015年,全市生猪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保障市场供给,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初步统计,2015年全市出栏生猪506.9万头,产值127.2亿元,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小区)485个,万头猪场23个,生猪规模养殖出栏比重70%以上。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0万吨,产值52.4亿元。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 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场5个。但生猪和水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依然薄弱,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仍然不强。

2)项目的实施依据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施意见》(益政发[2010]12号)。

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

3)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项目基本性质。通过对2015年全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有针对性的对全市养殖业生产进行引导和指导;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是否合规,对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效能作用的发挥是否良好,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价,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项目的基本用途。通过对2015年益阳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对我市生猪水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为今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发放、管理和效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依据,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生猪规模场(小区)粪污治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设施改扩建,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等,专项资金按以奖代投的方式投放。

项目涉及的范围

市级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市财政全额补贴实施的项目,项目涉及全市6个区县(市)和高新区主要用扶持生猪和水产养殖专业场(户)、专业合作社,共37家。

2、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项目绩效总目标。通过2015年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切实推进全市生猪水产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努力构建现代生猪水产产业体系,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项目阶段性目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优结构、提高品质和创建益阳生猪、水产品牌,侧重规模场标准化创建、基地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2)预期主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通过扶持生猪水产养殖场(户)的发展,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提高水产健康养殖水平,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提高水产,提高养殖生产者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生猪水产品养殖方式的创新,不断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保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15年全市出栏生猪506.9万头,同比增长1.4%,产值127.2亿元,增长4.6%;水产品总产量40万吨,产值5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6%

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5人,重点培训养殖能手、科技带头人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37人,壮大生猪水产养殖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市场的有效供给提供保障。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评价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全面掌握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为进一步加强生猪水产业发展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的有效、安全、健康供给提供科学的依据。

2、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价,以2015年全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为标准进行项目评价。建立科学全面的一、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评价方法。

3、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在市生猪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绩效评价小组具体组织,对各项目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基本数据。

2)组织实施:由市畜牧水产局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实施评价验收。

3)分析评价:市畜牧水产局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收集、整理各区县(市)上报相关资料,会同市财政局对照《2015年益阳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就全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使用情况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并将全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情况上报市政府。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15年益阳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投入100万元,项目资金于201512月已全部到位,到位率100%,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累计完成投入100万元,占总投入的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市畜牧水产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生猪水产业发展资金实行严格管理,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生猪水产业发展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佳作用与效益。区县(市)畜牧水产局组织对本区域内生猪水产业发展资金扶持项目的具体实施,严格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区县(市)均按有关规定办理,项目责任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审定的方案,不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如确有需要更改的,必须报市畜牧水产局审核批准,并对项目实施检查监督,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展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项目管理机构健全。市畜牧水产局设有专门的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小组。

市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完善的项目管理、验收制度。市畜牧水产局组织自查,上级主管部门及市财政、市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审计。

3、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相关性分析

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对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确保居民猪肉、鱼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必要的。我市生猪水产业已成为我市大农业中的支柱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渠道。生猪水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但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粪污处理设施滞后;二是生猪水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短缺,各区县(市)扶持力度不平衡,成效不明显;三是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带动能力不强;四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为更好的稳步推进全市生猪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我市生猪水产业,必须紧紧围绕“稳量、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优结构、标准场(小区)创建和产销对接为重点,以保障安全有效供给和提高产业效益为目标,加强品牌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现代养殖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双百亿产业。

2)项目的完成性分析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37户生猪和水产养殖场(社)全年新增生猪出栏3.2万头,新增名特水产产量0.6万吨,新增产值5500万元。

社会效益。通过扶持养殖场(社)的发展,带动周边400户养殖户推广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生态效益。生猪养殖场(社)通过加大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的应用,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种养结合发展模式的推广,较好地推进了资源化利用,减少养殖业面源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水产业加快精养池塘改造、修复,提高了健康养殖示范效应。

(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通过对市级2015年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一项惠民举措,也是一项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赞许,更是一项稳定社会,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建议一:因项目实施成效明显,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我市现代生猪水产业的发展。

建议二:要加大对生猪水产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主要经验和做法

1)组织和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意识明确、资金管理严格、考核机制规范。

2)严格执行预算,提高资金管理规范性。市级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支付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3)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畜牧水产局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定期监督审计。

2、存在的问题

生猪水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粪污影响环境,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3、建议

1)增加生猪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生猪、水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设施建设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养殖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做大做强需要资金扶持,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态场(小区)建设及“三品一标”认证等也需要资金投入,增强产业资金投入对全市生猪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2)加大对生猪水产加工企业扶持。加工、冷链、仓储的建设直接影响产品的附加值,应加大对精深加工、仓储及物流的资金投入。

3)加大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投入。基层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产业质量的提升,应加大对基层产业人员技术培训的投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      

六、2015年蔬菜动态储备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自评的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014年开始我市设立了蔬菜动态储备长效机制专项资金,项目涉及7个区县(市),主要是为促进我市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市场蔬菜供应,避免重大灾害期间蔬菜市场出现菜源短缺和菜价过度波动的不利局面。 2015年市级财政预算投入蔬菜动态储备长效机制专项资金100万元。

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3.85万亩,产量379.2万吨,总产值85亿元。全年新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总数已达20个。我市已成为全省湘菜食材重要生产基地,蔬菜主要品种自给率达70%以上,平均复种指数达3.42,市场蔬菜供应均衡、菜价基本稳定。

2、项目立项依据

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省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的意见》湘政发[2010]31号。

⑵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施意见》益政发[2010]12号、《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蔬菜动态储备工作的通知》(益政办发[2014]62号)。

3、项目的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⑴ 项目基本性质 

通过对2015年全市蔬菜蔬菜动态储备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预算,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是否合规,对蔬菜动态储备专项资金的效能作用的发挥是否良好,而进行系统、全面地目标管理,从而确定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⑵ 项目基本用途

通过对2015年全市蔬菜动态储备专项资金使用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对本市2015年蔬菜保障市场供应,平抑菜价大幅度波动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规划,为蔬菜动态储备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能作出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为本年度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⑶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蔬菜动态储备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市场主要“菜篮子”商品正常供应。

⑷ 项目涉及的范围

市级蔬菜动态储备专项资金为市财政全额补贴实施的项目,项目涉及赫山、资阳、大通湖区3区,沅江市,南县、桃江、安化3县,蔬菜生产企业17家。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

2015645日,市蔬菜局会同市财政局、物价局对全市7 个区县(市)共17个承担了蔬菜动态储备任务的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督查,总的情况是各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都较好的完成了储备任务,主要表现为品种多、数量充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