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市级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工作经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04 16:48 作者: 来源:益阳市农业委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项目使用的基本情况

阳光工程培训是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一项富民工程,该项目自2004年起至2013年连续9年累计培训14.2万人。自2014年起, 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 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该项目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五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187人(其中:2017-2018年培育6997人)。“阳光工程”的实施,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益阳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市本级每年配套有专项工作经费,对我市圆满完成中央、省里交给我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7年,市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2018年,市财政也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数额待定。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培育工作队伍建设,宣传发动,制订培训实施方案,编印教材,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建设,印发培训证,建立培训人员信息釆集系统,档案管理,项目监管与检查验收。

二、项目绩效评价

通过项目工作开展,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市精准扶贫培育制度和工作机制。

1、推动了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一是提高了参训农民的专业生产技能。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通过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参训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二是增强了参训农民的创业能力。参加培育工程培训的学员自主创业的不断增多,与培训前相比,学员的自主创业率增加20%以上。三是通过培育,促进精准扶贫见成效,逐步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2、促进了我市稻田综合种养、水稻、茶叶等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例如在湖区,我们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侧重对实用的、实效的农业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针对以稻-虾套作模式为主的培训,促进了其以南县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蔓延的,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非常迅猛,应用面积已达50万亩,以平均每亩最低增收3500元计算,仅这一模式的推广农民可增加纯效益17.5亿元。

3、加速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发展壮大。至2017年底,我市已累计完成注册登记508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比上年增加1385个。完成注册登记4272个畜禽水产养殖、茶叶及小水果种植、种养销一体式服务(农家乐)等家庭农场,比上年增加893个。


                                                                市农委科教科

                                                               2018年11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