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益阳市委:
您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经领导批示,交由我局主办。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关注。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四点建议,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研究论证,形成如下答复意见:
一、关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方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的大事,在过往由于监管不严,食品安全的问题频频发生,再加上农产品规模经营主体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就越来越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基于此,益阳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益阳市关于食品检测资源统筹实施意见》益政办发﹝2012﹞24号文件,文件规定食品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专项经费由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各区、县(市)参照执行。
为确保农产品安全监管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从2008年起每年预算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专项经费。2020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专项经费共计393.44万元,同时,市财政会同项目主管单位积极向上级财政申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专项经费293万元(2019年),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财政支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这项工作的保障力度。
二、关于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监管方面
畜禽屠宰监管职能调整到位以后,各地通过“扫雷行动”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等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秩序。一是日常监管有效开展。依照《生猪屠宰厂(场)监督检查规范》等制度,去年对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均开展了2次以上日常监督检査和1次年终检查,监管率达到100%,全市没有发生生猪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去年各级屠宰主管部门强力推进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和打击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百日行动”,查处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沅江、桃江、南县等畜禽屠宰管理部门会同公安、食安、食药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多次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各区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不定期巡查、联合执法等方式,严查生猪定点屠宰场、重打私屠滥宰、非法注水和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屠宰违法行为。共通过媒体宣传19次、发放宣传资料7865份、举办培训班次20次、培训人员1126人次;接收举报11起,查实11起;全市开展执法行动26次(其中联合执法7次),出动执法人员195人次,共立案5件,涉案物品生猪45头,货值13.2万元;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5685份。三是两项制度全面落实。 一是落实屠宰场自检制度。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督促指导生猪屠宰厂(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配齐非洲猪瘟检测仪器设备,按照批批检、全覆盖原则,全面开展非洲猪瘟检测达100%,切实做好疫情排查和报告。建立生猪屠宰厂(场)暂存产品抽检制度,强化溯源追踪,严格处置风险隐患。二是落实驻场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要依法履行检疫和监管职责,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屠宰检疫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严格监督屠宰厂(场)查验生猪产地检疫证明和健康状况、落实非洲猪瘟病毒批批检测制度。四是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根据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准入工作的通知,在国家出台新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政策前,对不合要求、布局不合理的屠宰场一律不审批,对已有的生猪屠宰场点,进行清理整顿,撤销清理工作正在调查核对中。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生猪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活动,严格按要求关停不符合条件的屠宰厂和小型屠宰场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淘汏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五是标准化建设长足发展。深入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活动,引导湖南颐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升级改造;抓品牌化经营。支持开展品牌推广,发挥品牌效应,逐步实现优质优价,增强内生动力。支持推广屠场网络视频全程平台监控系统。六是行业产业发展全面突破。开展乡镇肉品配套体系建设试点,扩大规模屠宰企业发展空间,逐步改变了乡镇肉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的不利局面。引导屠宰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肉品附带二维码等“身份证”追溯方式逐步推广。
三、关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方面
今年3月份机构改革调整到位后,市执法支队整合渔业渔政、畜牧业和种植业等执法队伍,市本级成立了副处级的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区县(市)成立了副科级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市本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核定编制15人;赫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51人;资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45人;桃江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25人;安化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46人;大通湖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11人;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40人;沅江市编办即将出台机构改革文件。随着各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不断充实,工作力度不断强化。
四、关于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方面
(一)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市7个区县(市)、86个涉农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服务机构,共创建省级乡镇监管示范站27个、市级乡镇监管示范站14个,配备县级监管员61人、乡镇监管员297名,乡镇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到位率达92%。“十二五”以来,市本级和6个区县(市)共争取农业部实施的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资金1937万元,已有6个单位通过了项目验收,5个质检中心已通过农产品质检机构“双认证”。市本级和安化县、资阳区、南县、大通湖区等5个质检机构将种养业质检资源进行了整合,市、县、乡三级质检网络逐步健全。
(二)标准规范逐步拓展。一是定标准。围绕主导、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制(修)订农业标准24个、技术操作规程161个。二是创示范。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资本投入等举措,推行“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市共创建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145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2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31个、国家级和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8个。三是抓认证。2019年,全市235家企业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共637个,认证农产品产量144.57万吨。沅江芦笋、桃江竹笋、赫山兰溪大米、大通湖大米、安化小籽花生、安化黄精、南县草龟和南县中华鳖等8个农产品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5个、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7个,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通过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等机制,大力惩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警示震慑效果明显。去年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7大专项整治行动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7945人次,检查门店、企业6382个(次),查处问题并责令整改471起,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主体56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7个,收缴假冒伪劣农产品4066公斤,查处案件74件,移送司法机关4起,货值5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64万元。今年3—4月份,全市按照农农业农村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春雷”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6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00台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52家,抽检农资133份,受理投诉举报3超,立案16件。今年4月份,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粮食及相关制品“百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粮食及相关制品重金属超标、以次充好、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该整治行动正计划有序开展。
(四)产品质量不断向好。赫山区、安化县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沅江市、桃江县、南县和资阳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通过示范创建,全市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2019年农业农村部对我市主要农产品进行了3次例行监测,抽检样品135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9.3%;省农业农村厅对我市进行了8次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抽检样品920批次,平均合格率达99.5%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了4次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为99.8%。2020年1月-5月,省农业农村厅来我市抽检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134批次,检测合格率98.5%;市级抽检蔬菜、水果等农产品524批次,检测合格率99.8%。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去年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两证加追溯”体系稳步推进。为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益阳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身份证”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建设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全市“两证加追溯”体系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目前,赫山区、桃江县、安化县、南县和沅江市已纳入“省级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县”,全市共413家生产经营主体在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进行了注册。市农业农村局,赫山区和安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已上线运行,完成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两品一标”农产品“身份证”赋码标识共152家企业642个产品;市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已初步完成,现共有105家生产企业进驻平台;7个区县(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面实行,截止4月底,已开具出具合格证4万多张,“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任务目标正逐步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点多、线长,情况复杂,问题多,监管工作永远在路上,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鼎力支持。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