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2号建议的 答 复
发布时间:2023-07-11 17:30 作者: 来源: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邓电魁代表:

  您提出的《致力三产融合助力农民增收的建议》收悉,经商市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的原则,真抓实干,农村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8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233元;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1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446元;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7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551元。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积极履职,加强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积极履职,加强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市乡村振兴、国调(统计)、

  财政、林业、人社等部门加强协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成效正一步步显现。

  一、关于“信息一张网”。广大农村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要按市场需求去决定产能,防止无序竞争。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推动粮食“双稳”和棉花、蔬菜、油菜、茶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认真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实施,推动全市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发展粮油生产。2022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0.9万亩,同比增长0.37个百分点,完成粮食总产量231.14万吨,同比减2.16个百分点,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面积产量“双稳”目标。完成早稻播种面积165.02万亩,超省定任务面积2.02万亩;完成大豆种植面积7.4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11万亩,均超省定任务指标。我市获得2022年度省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单位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州。夏收油菜面积196.9万亩,同比增加6万亩,产量23.3万吨,同比增加1.2万吨,完成秋播面积209.2万亩,同比增加12.2万亩,超任务面积0.3万亩。二是大力推进经作生产。2022年棉花播(栽)种面积93345.92亩,比上年增长30944.37亩,增长率49.59%,总产量8488.31吨,增产2164.41吨,增长率34.23%,皮棉单产90.93公斤,减产10.41公斤,减幅10.27%。蔬菜播种面积2064353.0万亩,比去年增加4.58万亩,增长率2.27%,总产量509.45万吨,增加19.33万吨,增长3.94%,总产值180.86亿元,增加7.79亿元,增长率4.5%。水果生产面积52.1万亩,与2021年持平,总产量78.47万吨,比2021年增加0.32万吨,增长率0.4%,总产值25.68亿元,比2021年增加1.82亿元,增长率6.37%。中药材生产面积45.81万亩,增加1.27万亩,增长率2.85%,总产量15.55万吨,增加1.12万吨,增长率8.32%,总产值38.63亿元,增加2.05亿元,增长率5.6%。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市将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按照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效益的总体思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计划发展粮食播种面积550万亩以上,总产量234万吨以上,其中计划发展早稻生产163万亩、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30万亩、完成油料面积222.9万亩(其中油菜208.9万亩)、完成大豆种植8.1万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83万亩。通过抓党政同责、抓主体培育、抓关键环节、抓督导指导,坚决扛稳粮食主产区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二、关于“布局一盘棋。利用错位、拼盘、差异思维,把农业作为各地特色化布局安排,做好稳、精、特文章”。我市锚定产业发展目标,农业生产不断呈现新的“闯”劲。一是调优产业结构。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关于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着力推进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赫山兰溪米业、资阳休闲食品、沅江芦笋芦菇、大通湖蟹等“一县一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综合产值由2017年的82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00.1亿元,年均增长9.6%。安化县连续14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黑茶产量全国第一,实现了“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稻虾生态种养面积发展到128万亩,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位,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确定在益阳举办。二是做强新型主体。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组建稻米、茶叶、蔬菜、笋竹、虾蟹等五个现代农业产业联盟,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1万多个,辐射带动小农户35.43万户。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产销订单、资产入股等方式,将更多就业岗位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22年,全市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4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75家、市级263家。三是促进三产融合。积极参与五彩湘茶、洞庭香米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企业进“群”、产业进“园”。共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9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个、省级农业特色小镇3个。做好农旅融合文章,打造了益阳高新区清溪村、安化县茶乡花海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样本,安化县通过打造“24小时健康茶生活”推进茶旅文体康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关于“产业一根链。鼓励农头工尾企业下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二产三产业,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四级同创”工作的通知》(益农联发〔2021〕18号),全力推进国、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四级同创”工程,并设立一定的市级财政资金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市级产业强镇进行奖补。目前,全市共建成农业产业园241个,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3个、县级6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示范园227个(省级63个、市级38个、县级126个);创建农业产业强镇24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5个、市级4个、县级10个;获批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竹业3个省级农业特色小镇;累计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资金3亿余元支持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园区、产业强镇、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