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01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11 08:48 作者: 来源: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赵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人才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三个方面的建议非常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综合素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有极其重大的积极作用。益阳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提案工作,经商中共益阳市委组织部,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十四五”以来,我局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面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等重点群体开展各类生产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4年,全市共开办高素

  质农民培训班38个班次,培训对象1982人次,投入培育资金726万元。其中南县聚焦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农村创新创业等主题,开办培训班7个,培训对象370人次。

  二是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我局加强系统设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参训率和满意度。与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湖南首家乡村振兴学院,自2022年以来共开设乡村治理人才、种养加技能能手、高素质青年农民经营人才等培训班35个,培训学员2349人次,挖掘培养乡村创业“领头雁”300余名。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现有市级校1所、县级校7所,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优势,承担超过50%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负责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运营管理,开展信息统计、质量监控和宣传,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面向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采取“农学结合、弹性学制”方式大规模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围绕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需要,涉农职业院校积极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广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等市场主体具有扎根基层、贴近产业的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课堂,提供专项技术培训服务,依托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效提升农民学员实践操作能力。下一步,我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发挥好各类培育主体的优势和作用,抓实落细关键环节,形成强大培育合力,共同培养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建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全面实行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管理在县、服务在乡(镇)”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开展乡镇农技站星级服务创建。实施“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每年分层分批培训农技人员,力争5年内轮训一遍,提升农技推广人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农技特岗招生计划,畅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成长成才通道。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吸引本地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青年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2019年以来全市共招录农技特岗生286名。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充专业的新鲜血液。

  二是壮大农村各类型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十佳农民”评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500人以上。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训计划,对具有劳动能力和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选派422支驻村工作队、192名退职退休干部和29名优秀年轻干部服务乡村,统筹500万元实施《益阳市乡村振兴“益村新农人”扶持计划》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集聚乡村振兴各类人才服务农村一线。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开展“金犁项目”人才培育,2024年新评选6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乡土导师、农村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土专家”“田秀才”,项目实施以来共挖掘300名本地农业专业人才扎根乡村一线。

  三是加强涉农院校和涉农学科专业建设。探索涉农专业定向招生和免费教育,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和职业院校,五年内培养4000名以上农民大学生。

  三、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

  我局联合市委组织部,注重把党员培养成产业带头人,把产业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支持党员领办创办致富项目。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十条措施》,借助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这一平台广泛动员“懂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乡村能人返乡任职,表现突出的,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跟踪培养,同时,对有不合格、不胜任的及时进行优化调整,2024年全市共培育储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431人,换届以来调优补齐“两委”成员441人。跟踪培育“80后”支部书记,组织参加中组部视频培训,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注重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本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到村任职。培养乡村年轻干部,确保每村配备1-2名优秀年轻干部。坚持选优派准训强第一书记,在实现对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外引、内培、下派并举,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发掘、培育和使用工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让有意愿、有能力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能人们有机会、有舞台,为家乡贡献力量。

  一是强化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乡村班子评估分析,动态调优补齐村党组织“两委”成员。市级层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式帮助指导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持续抓好“80后”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大力储备“90”后支书,以“头雁效应”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严格执行发展党员“三项制度”,将产业带头人等优秀乡土人才及时吸纳进党员队伍,做好“五方面人员比选”“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等工作,畅通村集体带头人晋升通道,强化待遇保障,让他们更好的为家乡发展服务。

  二是发挥乡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作用。持续做好带头人摸排工作,建立乡土人才、外出人才、乡村建设人才等乡村振兴人才库,做好动态更新,完善重要人才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双重联系制度,营造重视人才、惜才如金的浓厚氛围。坚决落实后备力量三年准备行动,以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为媒介,大力推动乡土人才培育培养,将优秀人才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专业研讨会、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人才交流,不断充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组织人才队伍。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典型引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乡村人才参加“全国十佳农民”、“湖南省十佳农民”、“最美农技员”、“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人才先进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感谢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