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业委员会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0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05-25 14:31 作者: 来源:市农业委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益农提字〔2017〕第4号(A类)

李田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有机大米基地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单位非常重视,委党组书记、主任作了重要批示,分管副主任召集有关同志进行了专门研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协办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思考。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有机大米生产同其他有机农产品生产一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机基地认定。申报基地面积不得低于2500亩,基地的水、气、土壤每年必须抽样检测,抽检结果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生产基地需经历三年的有机转换期,期满后要通过省级以上环保部门验收合格上报环保部,同时通过OFDC有机基地管理办公室实地检查、复核后,才能被环保部批复认定为有机基地。二是建立有机生产体系。其目的就是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按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生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从三年转换期开始,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物质,包括除草只能用人工除草。有机大米生产没有品种限制,一般的品种达到上述要求生产加工的大米都可认证为有机大米,考虑到米质和口感,应以种植高档优质稻品种为好。三是有机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必须向国家认证机构申报产品认证。认证机构首先要按照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由认证检查员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然后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符合有机产品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才向生产者出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允许其使用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由于有机农产品生产门槛高、要求严、投入大、产量低,主要是用于出口创汇和供应高消费群体,加之市民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消费能力不高,生产者很难获得对等的效益。目前,全市有机大米生产仅益阳三益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赫山区泉交河镇团结村打造了1个2500亩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有机水稻生产面积1500亩,有机蔬菜等1000亩,其产品主要供应益阳高端市场,由于产量低,价格提不高,因此效益还不太理想。

有机大米是有机农产品,属于“三品一标” (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即国家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的范畴,为最高级别的优质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近年来得到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农业委的高度重视,列入了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的最重要内容,我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专门从事该工作。为推进该工作的开展,2016年9月下发了《益阳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实施办法》(益农发〔2016〕45号)文件,提出“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认证主体,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主要方向”的工作思路和“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 认证规模达到400万吨,建设15个以上绿色(有机)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培育300家龙头企业”的重点目标。今年3月又下发了《益阳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益阳市“三品一标” 认证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益农字〔2017〕8号)文件,提出“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严格按照‘三品一标’生产技术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基地”的要求。

目前,我市“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产品认证情况。新获证“三品”产品92个(含种养业、换证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7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5个(其中有机大米1个)。截止2016年12月31日统计,全市有效使用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266个,产量为27.77万吨,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96万吨,绿色食品11.76万吨,有机食品0.05万吨。 认证主体共有85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

(二)基地建设情况。有四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列入全省首批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安化县湖南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创建的茶叶、柑桔绿色食品示范基地被省绿办通报表彰;南县县级财政投入资金90多万元,开展3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创建验收材料已上报国家农业部审批;安化县10万亩茶叶和10万亩红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016年到期续展工作基本完成。

(三)队伍建设情况。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农产品认证管理机构,安排有兼职农产品认证管理人员20多人, 均参加了省绿办举办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培训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检查员培训,工作队伍素质整体得到提升。

(四)监管工作情况。对认证产品,采用专项检查、例行检查、飞行检查、年度检查等形式开展证后监管。市、县绿办联合农业执法、农产品质监中心等单位对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的“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未发现“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违规用标行为。年底建立“益阳市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农产品名录”。

(五)品牌培育情况。一是采取多方式宣传发动、积极引导我市“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入驻省绿网网上商城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网上超市、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为认证企业拓展更多的宣传平台和营销渠道。二是借我市出版《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刊契机,着力宣传我市认证企业和特色基地。

重点采取了以下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年初,制定了《2016年益阳市“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和要求分解下达到了各区县市农业局;全年组织区县召开了3次“三品”认证工作专题会议,发布了两次认证进展通报,提高了相关领导和有关人员对“三品”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市农委出了台文件,通过宣传、贯彻、落实,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三品”认证意识和认证积极性。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省农委认证检测费补贴9万元,减免绿色续展产品检测费7万元;赫山区、大通湖区和安化县均安排有本地财政资金用于“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安化县对认证检测费全额补贴(省补贴部分除外),另外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万、2万和3万元的奖励,赫山区对获得绿色食品的每个产品给予5000元奖励,大通湖区对认证检测费全额补贴(省补贴部分除外);市农委对“三品”认证工作突出的区县开展评先评优,给予项目倾斜和资金奖励。

(三)加强指导服务。认证申报材料编制是产品认证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市县绿办一方面指导企业如何编写,另一方面帮助企业修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层层审核把关,尽量提高认证申报通过率。

2017年的整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整体目标是:力争“三品”个数达到60个以上,“三品”总产量力争达到100万吨,“三品”认证农产品比重达到10%以上;按时完成到期的5家企业(单位)28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12家企业50个绿色食品续展认证和2家企业5个有机食品再认证工作;继续加大“三品一标”原料基地建设和认证产品市场监管工作。

(一)加强技能培训。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安排,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负责人参加省绿办组织农业部发证的企业内检员培训,计划申请在益阳举办一期培训班,提高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水平,为“三品”认证打下基础。

(二)加强政策扶持。更进一步落实市农委益农发[2016]45号文件精神;更多地争取各级财政对“三品”认证的补贴和支持。

(三)加强指导服务。加强对申报认证的企业沟通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认证工作效率。

(四)加强工作督促。通过工作调度、检查督促、简报通报等形式推动“三品”认证工作。

总的来看,政府和农业部门在“三品一标”工作推进上,从实际出发,重点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其次是绿色农产品,条件成熟时,逐步推进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由于有机农产品生产受其要求和条件限制,还没有得到企业更高的重视,特别是有机大米生产。由于是企业产品品牌建设,没有企业的参与,包括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均无从做起。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有机农产品特别是有机大米基地建设的推进力度,尽力走出一条品牌响,效益高的路子。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益阳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5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