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满野春
湖南农业大市益阳春耕见闻
发布时间:2020-03-16 09:02 作者:何勇 李伟 宋铁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雨水过、惊蛰到,春意渐浓;金黄的油菜花,将湘北湖区大地装扮得异常美丽。

3月9日,在益阳市资阳区河坝村,成片的紫云英像一层厚厚的绿毯,散发着馥郁清香。

“今年我们资阳区,紫云英等绿肥的种植面积有7.5万亩,能替代减少化肥用量2900多吨呢!”在陪同采访的区农业部门介绍,“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春光更不能蹉跎,人勤才会有春天!”

作为农业大市的益阳,春耕中狠抓“质”、“治”、“智”三字,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为全面小康之年农业丰收贡献力量。

以“质”取胜,滋润新兴产业成色

“田里可适当栽些水草,管好用好灌溉设施,保证水质优良,水深要控制在30-50公分……”这些天,南县南洲镇青鱼村村民曹学兵,一直在自家稻虾田里忙碌。刚入田的虾苗是他日夜牵挂的宝贝,查看水情、投喂饵料,乐此不疲。一有空闲,曹学兵就拿出手机,掏出本子和笔做着记录。手机上播放的是“洞庭虾网”平台提供的稻虾种养在线答疑,专家们通过线上解答,详细回复问题成因以及下阶段种养建议。

南县是中国虾稻米之乡。近年来,南县大力推广稻虾生态种养模式,稻虾种养面积55万亩,年产小龙虾9万吨,优质稻虾米27万吨,综合产值达130亿元。稻虾产业已经成为了该县重要的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

产品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壮大稻虾产业,疫情防控期间,南县出台了当地的“一号文件”,制定了20项具体举措,推进生态种养、加强技术推广和基地建设。

“在自家田里干活,还能每天领到150元钱的工资!”南山村村民罗胜利口中的基地,就是正在加紧建设,预计3月中旬就能完工的南县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

今年,南县以南洲镇南山村为载体,以“特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模式为突破口,流转全村5280亩土地,致力于将其建成南方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稻虾产业集群,推动稻虾产业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以“智”赋能,农业有了数字经济

去年的这个时候,蒋丰登总是忙碌在自家黄精基地的各个角落,查看基地有无积水、药材是否缺肥、有无病虫害发生等,但是今年,他却坐在远离基地约30公里的公司办公室,紧盯手机屏幕,时不时的在手机上圈圈点点。

“通过手机屏幕,就可对整个基地进行视频监控,随时观察药材的生长状况,实时采集种植地的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理化数据信息供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并且适时启动相应的管控措施。”安化金子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蒋丰登兴奋地介绍着中药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益阳的决策者准确研判农业发展趋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益阳现代农业升级版,生产智能化、销售网络化、农村信息化“三化”融合让传统农业脱离了靠天吃饭的境况,呈现出勃勃生机。

“打个电话下单,平台商家直接把肥料送到家,不接触服务安心有保障,还节约了采购成本。”今年的春耕备料,赫山区八字哨镇高梁坪村采华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汤采华尝到了一把智慧农业的甜头,350亩地需要的60吨复合肥全部在护农商城平台购买,节省了精力也少花了不少钱。

全国粮食主产大县的赫山区,利用全区B2B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护农商城,提供春耕备耕所需农资线上销售、线下不接触配送、一站购齐服务,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帮助农户第一时间拿到质优价廉农资产品,疫情期间就累计销售化肥3000吨、种子400吨、农药25吨,销售额达800余万元,配送覆盖全区30%—40%。平台还通过线上的订单,为 10家涉农企业、合作社提供了开工前植保无人机消毒喷洒服务。

以“治”清源,重振生态江湖本色

“放心吧,等到秋上,又可以吃到正宗大通湖的大闸蟹了!”这些天来,大通湖区河坝镇资深的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卜野,一直都在忙碌着为大湖投放蟹苗进行技术指导。2月27日,5000斤蟹苗实验性的投入大通湖。这也是大通湖开展水环境治理歇养鱼蟹3年来的首次投苗。

“近两年,大湖的水质明显好了,我就住在湖边,感触深刻着呢。”家住河坝镇红旗社区的史国安,从开展大湖水环境治理以来,一直从事着给大湖种草的工作。看着蟹苗投放入湖,他的喉咙不住的涌动,仿佛肥美的大闸蟹就在眼前。

有着12.4万亩水面的大通湖被称为“三湘第一湖”。2006年开始发展大闸蟹养殖。由于水质好加上纯野生放养。这里的大闸蟹膏腴丰满、肉质细嫩鲜美,大通湖牌大闸蟹也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长期高密度围栏养殖、面源污染积累等原因导致,大通湖水体遭到了严重污染。从2016年开始,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和大通湖区委区管委会以问题为导向,对症施策,高位推进,铁腕整治,以实施项目为载体,对大通湖实行全面禁养、禁捕、禁航,并大力种植水草开始养水,大湖水质开始逐渐向好,截止到2019年底大湖水质全面退出劣Ⅴ类。

随着大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水质的明显好转,大湖的水下森林已连接成片。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需要水生植物,还需要动物及微生物,从而达到一个平衡。2020年,经专家团队论证,决定开展大闸蟹实验性投养,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在不影响湖下水草的情况下,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地方经济。

随着这批蟹苗投放,“大通湖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有望再现“江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