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落实双季稻种植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春耕生产见闻
发布时间:2020-04-17 10:35 作者:王新凤 杨娟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4月中旬,春和景明,三湘大地生机盎然。在湖南产粮大县益阳市赫山区,火热的生产景象随处可见。

在疫情防控阶段,为确保实现今年粮食“稳面积、稳产量”目标,赫山区层层发动突出重点,补短板、给政策、齐动员,千方百计落实双季稻面积,为粮食增产打牢基础,着力实现播种面积稳定在109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的生产目标。

补齐水利短板 低洼地头初次种早稻

“以前这片田要是种早稻十有八九就打了水漂。今年渠道修好了,涵管铺好了,旱涝都不担心了!趁着今天天气好,先给大田施上底肥,过几天种上早稻。”4月8日,在兰溪镇黄湖村十一组,村民唐孟群正在田垄上察看已翻耕的田地。唐孟群介绍,他眼前这片148亩的低洼田,因为地势低、排水不畅,以前从来没有种植过早稻。

修渠如建仓,挖塘如屯粮。水利设施的好坏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黄湖村位于资江岸边,水利设施老化,沟渠淤塞、渗漏现象严重,种植双季稻面临着春夏涝、秋旱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为了补齐水利短板,从2月底开始,村支“两委”自筹资金,并组织6台挖机对村内渠道进行清淤、铺设涵管等工作,为农田灌溉渠道“通经活络”,保证田地特别是垸内田地能顺利种上双季稻。

田地效益发挥好 贫困户日子有奔头

在兰溪镇羊角村,贫困户龙高杨也趁着这两日晴好天气,抓紧对田地进行翻耕施肥。由于人多地少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龙高扬并无其他经济来源,只能靠种田来脱贫致富。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有田种就有希望,就很满足了!”面对记者的提问,朴实的龙高杨脸上的表情十分笃定。

为相应政府号召,落实双季稻种植,羊角村积极帮扶有种植意向的农户流转成片土地进行种植,对于有种植意向的贫困户,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忙联系不愿种植双季稻且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并帮忙解决种子技术等问题。而龙高杨也在村里的帮助下,流转了30亩成片的土地种植双季稻,并实施集中育秧1.8亩,预计今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对外地打工经商的农户的田地,我们尽量转包给贫困户,发挥田地效益,使贫困户有田种,再利用国家粮食奖励政策,进行集中育秧,集中育秧每亩有1000元的补贴。”羊角村党支部书记曾梦军说。

记者了解到,羊角村土地流转3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有78户,其中贫困户有15户,早稻的翻耕率达到100%。

干部到户走访 问计问需解难题

连日来,赫山区龙光桥街道迅速驱动“红色引擎”,成立11个临时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引导农户积极把握农时,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了推动双季稻种植,龙光桥街道宁家铺村党员干部全员出动,到户走访、发放资料、问计问需,到田间地头指导,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种不种双季稻,农民自己定,我们不能强迫,只能做好服务,引导他们种。”对促进双季稻的难度,宁家铺村党支部书记徐跃华深有体会。

尽管“单改双”有各项政策扶持,可小户们仍有自己的顾虑。过去,由于天气和劳动力不足等原因,村民刘迎兵认为种植双季稻“不划算”。在村干部为他详细解读了种植双季稻的一系列惠农补贴后,刘迎兵转变了观念,今年,他种植的500亩水稻全部都是双季稻。此外,他还主动做起了“技术指导员”,向村里的其他农户宣讲双季稻种植技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随着疫情雾霾的逐渐散去,赫山各地的广袤田野,正绽放出新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