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结“金果” ——益阳市水果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3-08-17 08:38 作者:陈徐文倩 周兰 刘爱 易文曦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夏秋之交,正是水果成熟旺季。益阳各地农村果园里产出的水果,不乏味道好、质量优、品牌响、卖得火的,水果经济带动的“甜蜜”产业,结出了一串串富农强农的“金果果”。

  近年来,益阳市积极推进水果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把特色水果种植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按照“扩规模、优品种、提品质、强龙头、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着力在“保面提质、延链增效”上下功夫。目前,益阳市水果产业已形成以柑橘和西瓜种植为主导,葡萄、火龙果、桃果、李果等多种水果种植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水果(含园林水果、瓜果类水果)种植面积66.2万亩,较上年增长3.3%;总产量78.5万吨;总产值25.7亿元,较上年增加6.4%。果品效益大幅提高,水果产业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立足资源,规模化水果基地助农增收

  初秋,走进益阳南县青树嘴镇福美村常青百果园基地,一串串紫红晶莹的夏黑葡萄挂满枝头。葡萄架下,农庄负责人李伟正通过手机向各地粉丝介绍果园里葡萄的品质和售卖价格。“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每天现场直播采摘,销量更好了,每天能卖出100到200单。”李伟介绍,通过“采摘+直播+旅游”的方式,不仅自己基地的水果销路不愁,周边果农的水果也能卖个好价格。2011年,李伟从农户手中流转300余亩土地建立果园,发展生态农庄。经过10多年的帮扶建设,福美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吸引了周边10多户村民种植水果,带动种植面积100多亩。果园的种植、管理、采摘,帮助5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

  小水果如何成就大产业?近年来,益阳市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优化水果产业结构,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基地示范、主体带动、奖补扶持”方式,按标准建园,栽植适销对路品种,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让基地带动发展、助农增收,实现分散的农户与规模水果产业的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水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培育年育苗能力达50万株以上的水果育苗中心6个,年育苗940万株。

  技术加持,水果种出“科技范”

  “过去橘子口感没这么好,烂在树上没人要;现在的柑橘,肉厚汁多味甜,卖得好!”8月11日,益阳安化县南金乡毗湾村党总支书记郭勇告诉记者,通过高位嫁接的柑橘新品种将于10月至12月分批上市,全村柑橘种植面积40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500万公斤,部分品种市场价格为每公斤4元。

  柑橘是南金乡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库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原主要品种为温州蜜柑和当地南橘、酸橙等。2017年,因品种退化、橘园老化,果品质量欠佳,当地柑橘滞销,许多果子烂在树上。“让柑橘由酸变甜,由滞销变畅销,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南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程宗荣介绍,2019年,南金乡采取复壮、换种、改种等办法完成柑橘品改1000多亩,其中,高位嫁接品改就有800多亩,形成规模后,能让更多的橘农尝到“甜头”。

  安化县聚焦“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采取高接换种和果园重植的方式改良品种结构,全县完成柑橘品种改良3000亩,其中高接换种2000亩、果园重植1000亩。在传统产区,柑橘重新崛起成为“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展现了富民强村的活力和生机。

  目前,益阳市已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引进等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老果园改造升级和新品种引进,加大立体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力度,打造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推动水果种植、培管、加工、销售迈上新台阶。这一过程中,益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紧紧抓住“柑橘、西瓜、葡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培训,如柑橘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益阳市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水果培训班、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等,为水果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保驾护航,仅2023年接受技术培训的群众就已达5600余人次。

  采摘经济,促推农旅融合

  时下,正是黄桃、李子丰收采摘的季节。在益阳市大通湖区野猫嘴生态农场,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果园全程施有机肥,坚决不用催红剂,游客吃得安全。”农场负责人谢建军说,2023年他又承包了300多亩果园,种植十多个品种的水果,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档”。现在上市的水果有桃子、梨子、柰李,目前脐橙、冬桃已经挂果,再过一段时间也能采摘了。“水果品种多,可以让游客来此有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的口味需求。”谢建军说。

  采摘园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忙着品尝、挑选成熟的李子,还有几位游客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大家边吃边玩,欢声笑语不断。“他们家黄桃口感不错,没打过什么农药。”带着家人前来采摘的游客李树英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附近,每年8月,李树英都会来野猫嘴摘一些桃子,带回去制成黄桃罐头。

  近年来,为带动乡村旅游,提升经济效益,大通湖区围绕“小水果”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观光采摘”的果园经济,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目前全区已有小果园128个,拥有葡萄、香梨、西瓜、火龙果、黄桃、无花果等40多个品种,覆盖农户2365户,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乡村采摘体验游已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

  益阳市坚持立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多元服务需求,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水果产业已经从单一果品种植扩展到果品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旅游观光等多环节、多领域。全市各地以“集约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绿色化管理”为要求,积极打造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水果采摘功能体验区,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好“文创农业+现代农业+农旅结合”的组合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