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渔政织密“十年禁渔”天网
——看我市如何利用“智慧+”破解禁渔监管困局
发布时间:2024-04-24 16:14 作者:李伟 刘亮东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报告大队长,在万子湖水域发现有‘三无’船只疑似在实施非法捕捞,请指示!”4月9日9时50分,沅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智慧中心值班人员使用智慧渔政系统值班巡查时,发现在万子湖某水域有一艘形迹可疑的“三无”船出现在镜头中,值班人员随即锁定目标船只。


  “继续搜索跟踪并收集锁定证据。”大队长迅速决断,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两部门立即组织精干力量,于10时55分赶到事发水域,成功抓获3名嫌疑人。

  益阳是湖南禁捕工作主战场,全市拥有禁捕水域面积超过220万亩。为切实扛牢“长江十年禁渔”政治责任,我市坚持“依法禁渔+科技赋能”,大力推进渔政执法智慧化、规范化建设,经过4年多的改革创新,成功打造出“1+ 2+ N”覆盖全域的“智慧渔政”监管执法体系。2023年3月,全国“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国务院参事于康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友祥等领导相继来益调研,并对我市“智慧渔政”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自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决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打击禁捕水域非法捕捞行为,执法力度更是持续加强。”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刘爽蟾说,虽然反复宣传禁渔禁钓政策,但由于利益驱使或为了满足个人口腹之欲,仍有人对此置若罔闻。但“传统的禁渔监管方式有很多痛点。”刘爽蟾掰着手指头说,实施“禁渔令”后,非法捕捞变得更隐蔽,难以快速精准地发现线索,也无法切实有效地实时定位非法捕捞行为;作案时间大多在深夜至天亮,且取证、判断、跟踪等过程全靠人工,涉案人员一旦扔掉作案工具就很难就地取证、查获;另外我市监管水域面积广、管理岸线长,巡查成本高、巡航执法力量配比也有不足。

  要提升渔政执法效率,就必须依靠科技赋能!为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这场持久战,我市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渔政监管能力信息化建设,于2020年开始率先在全省打造建成首个智慧渔政平台。平台通过以2- 3公里为半径设立的316个监控点位,实时掌握全市重点禁捕水域动态,实现实时预览、雷视联动、抓拍取证、智能预警、执法监管、数据分析等,智能识别执法对象、智能引导办案流程、智能实现行刑衔接,使渔政执法方式得到根本性改变。利用A I算法库,平台做到了对非法违规行为精准识别、精准预警、精准跟踪,可将非法捕捞行为细分生成为发现、预警、调度、执法处置、上传、案卷生成等环节,实现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全流程闭环智能办案。另外云平台还能智能分析查办的违法案件,发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信息,经执法人员确认,将执法证据、询问笔录等电子案卷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并抄送检察院,避免“以罚代刑”。

  为确保“长治久禁”,我市还出台“智慧渔政”实战运行管理制度、执法线索交接制度、执法人员电子化案卷规范制作管理制度等14项工作机制,对渔政执法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将智慧渔政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全市具有禁渔禁捕职责的4000余名网格员定期反馈巡检情况,确保巡查全覆盖。将平台预警处置效率、预警数量、监控点位平均在线率、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办案等情况纳入市对县市区绩效考核,定期排名、不定期通报,确保渔政执法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智慧渔政的实施,有效破解了禁渔监管困局,实现了渔政执法“水域巡查全覆盖、动态监管全天候、精准识别全要素、智慧渔政全流程”,解决了渔政执法任务重、取证难、成本高、效率低等难题。据统计,“智慧渔政”实施4年来,我市2000余次行政处罚无一起被提起行政复议或引起行政诉讼,较传统执法模式执法效率提高近70%,非法捕捞案件同比下降31.5%,移送司法案件同比下降33%,违规垂钓数量同比下降超过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