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攻克新病害防治问题
发布时间:2012-04-23 09:07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桃江县攻克新病害防治问题

保早稻生产顺利进行

桃江县农业局  胡立冬  熊丰裕

自从早稻地膜育秧开始以来,一种秧苗新病害就伴随发生。但由于早期发生较轻,没有引起注意和重视,被视作绵腐病而防治。2011年由于部分杂交早稻种子生活力弱,育秧期间气候又低温多雨,诱发了该病的大发生、大流行。据调查杂交品种盘育抛秧霉穴率为38.3%-59.1%,空穴率为14.0%-33.1%,烂种死芽率为21%-28.7%。盘育机插秧死苗率高达30-70%,部分秧盘甚至出现整盘死苗,严重影响了早稻保面增产计划的落实。

桃江县农业局植保技术人员发现这一问题后,细心观察、分析比较,认为是一种新型真菌病害,在进行应急防控的同时,开始了该病的防治研究。一是搞清楚该病的菌原;二是分析该病的流行规律;三是寻找该病的有效防治办法。

2012年,在湖南省植保站的指导下,与益阳市植保站协作,过完年上班的第二天就制定了研究试验方案: 28日起开始组织购种浸种、选择防治药剂;211 日催芽,3天后播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控制试验;220日取样送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技术学院高必达教授鉴定病原菌;311日进行药剂拌种防控试验。

通过显微镜检、菌丝生长观察、田间发病情况分析,查明该病是由一种弱寄生真菌毛霉菌引起,该菌是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毛霉菌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广泛存在。在恶劣气候、高湿环境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经土壤和空气传播。不能发芽的死种子、烂种子、病种子、生活力弱的种子及催芽不当导致没有发芽的种子播种后成为该病的发病基质和营养源,首先发病。随后菌丝在膜外寒流低温天气、膜内高湿环境条件下迅速生长、伸长、蔓延。水平扩展由一粒谷种发展至整穴,由一点发病扩展至整盘;垂直上升从谷芽接合处爬升到秧苗23叶,造成严重烂种、死苗。

桃江县农业局通过防治试验研究,已经探索出一套以种子精选消毒、敌克松做土壤处理;以爱苗、百菌清、戊唑醇做拌种处理;以通风降湿抑菌;见病后以爱苗、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进行防治控制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进行预防处理的秧田,盘育抛秧穴发病率只有3%-17.21%,较未处理的秧田穴发病率21.43%-39.77 %减轻57.3%-79.6%;盘育机插秧只有零星霉点,比去年减轻85%以上,取得较好效果,为今年该县早稻种植计划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