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益阳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2-04-23 10:27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益阳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245日)

 

 

益阳作为农业大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具有十分主要的作用。根据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要决策,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要求。

一、发展形势

今后十年是益阳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益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中央、省、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连续几年来的农业增产增收,有力保障了农产品供给,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应对通货膨胀赢得了主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力度,从而更加凸显和加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目前,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益阳地处湘中偏北,南连雪峰山,北临洞庭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山区、丘区、湖区等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养业。全市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1万亩(旱土面积120万亩,水田面积291万亩);水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可养殖面积90万亩。全市总人口478万,其中农业人口384万。是全国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2011年,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达278.31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9.2万亩,粮食总产234万吨,稻米加工能力居全省首位。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7万亩,总产21.38万吨,沅江、南县、安化、桃江为全省油料生产大县。种植棉花57.5万亩,总产皮棉6.61万吨,面积、总产居全省第三,单产水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达29.19万亩,茶叶生产加工总量达4.06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7.95亿元,安化黑茶已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为中国黑茶之乡。全市水果种植面积42.52万亩,总产量26.85万吨。益阳被授予中国麻业名城称号,沅江被授予中国苎麻之乡,历年面积、产量占全国的78.25%。益阳是全省的湘中药库,安化成为厚朴之乡,沅江是全国的主要枳壳产区,产销量占全国的50%。蔬菜种植面积138.1万亩,产量244.04万吨,已成为湘菜食材生产基地。全市肉类、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8.84万吨、10.69万吨和27.26万吨。赫山、桃江、沅江、安化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益阳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淡水鱼都称号。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牢固。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稳定发展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种养业产值之比为49.950.1,种、养业各占半壁江山。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0.98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户1031户,1000头以上规模户405户,万头以上规模场20个。全市承包耕地面积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6329户,承租耕地面积63万亩,占水田面积的21.7%。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52万亩,流转率达40.2%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家,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市级龙头企业242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96亿元,增加值91亿元。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达40家。克明面业、口口香米业、安化黑茶、口味王槟榔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农业生产素质不断提升。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5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80元以上。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成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2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5%。主要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2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2个百分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11年,全市水利建设资金投入13.18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争取农业项目资金3.68亿元,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标准化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面积达10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419个,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150万亩,主要农产品农残合格率97%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经不起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挑战。二是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产业化水平低,难以适应致富的要求。三是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宏观调控能力差,小生产难以对接大市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格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益阳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之路。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化两型为引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绿色益阳方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为重点,着力促进农业生态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益阳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必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滨湖傍水优势,正确处理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农业经济与资源利用互相协调,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  科技支撑,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把益阳市建设成在全省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效现代农业样板与示范窗口。

——  市场导向,开放合作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

 

 

 

 

 

 

 

 

2011—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2011

2020

年均递增(%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油料总产量(万吨)

蔬菜总产量(万吨)

茶叶总产量(万吨)

水果总产量(万吨)

苎麻总产量(万吨)

肉类总产量(万吨)

禽蛋总产量(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234

6.61

21.38

244.04

4.06

40.29

1.51

38.84

10.69

27.26

280

7.8

34.5

400

10

73

4

70

30

50

2.0

1.86

5.46

5.64

10.5

6.8

11.4

6.76

12.15

6.9

农业

农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

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

278.31

4555

49.950.1

10.98

500

4060

4555

5.431

6.7

-

-

-

农业物质装备

改造升级精养池塘

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低产田改造

农机总动力(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0

72.5

223.7

425

60

20

185

0

625

70

[20]

[112.5]

[223.7]

5

[10]

科技进步贡献率(%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生猪良种覆盖率(%

水产品良种覆盖率(%

55

96

95

75

65

98

98

95

[10]

[2]

[3]

[15]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三品一标认证

5

>97

419

3

>99

800

[-2]

[2]

[391]

 

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773

 

 

 

15000

 

[20]

 

>9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

 

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比重(%

 

种植大户(承租面积30亩以上)

956

 

30

 

8000

1200

 

60

 

20000

[244]

 

[30]

 

[12000]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面积(万亩)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

100

 

 

70.2

300

 

 

90

[200]

 

 

[19.8]

注:带[ ]的为九年累计数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水稻生产以南县、沅江市、大通湖区、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为重点,玉米生产以安化县、桃江县为重点。到2020年,实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0万亩,总产280万吨。积极推广稻油生产模式,以南县、沅江市、桃江县、安化县为重点,油菜生产面积达230万亩,增加50万亩,总产菜籽35万吨,增加15万吨。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成为整县推进高产创建县,南县、大通湖区60%的乡镇成为整乡推进高产创建乡镇。积极扶持培育种粮大户,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全市承租30亩以上的大户稳定在10000户,种粮大户流转耕地面积达130万亩,逐步形成农场式经营模式。

(二)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经作产业。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生产要素,不断扩大优势经济作物在优势区域的比重,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和培育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持加工企业建立连片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库、四带、四基地的生产格局。一库即建立以安化为重点、辐射桃江、赫山两县区的湘中药库。四带即以沅江、资阳环湖丘岗为核心的沿湖休闲观光农庄式特色水果产业带,面积5万亩;以赫山、资阳、沅江为核心的环湖丘岗优质水果产业带,面积20万亩;以安化、桃江为核心的资江沿岸及柘溪库区生态水果产业带,面积20万亩;沿“319”国道和沅益公路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面积10万亩;四基地 即以南县、大通湖区为重点,包括沅江和资阳平湖区乡镇高产稳产优质棉花基地,面积60万亩;以沅江为重点的高产稳定优质苎麻基地,面积20万亩;以沅江、资阳、赫山的丘陵乡镇为重点的全国性枳壳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以安化、桃江县为重点,包括赫山、资阳丘陵区被国家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32个乡(镇)的安化黑茶生产基地,生态茶园基地面积50万亩,茶叶生产加工总产量达到10万吨。到2020年,全市经济作物(除油菜、蔬菜)种植总面积发展至256万亩,总产值113亿元,年平均分别增长2.49%11.68%

(三)积极发展蔬菜生产。以蔬菜基地建设、流通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好10万亩规模的城镇专业蔬菜产业带、30万亩规模的山丘区蔬菜产业带和30万亩规模的水网平原区蔬菜产业带等三大蔬菜产业带。通过搞好土地流转服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积极引导支持蔬菜企业和基地做大做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改善基地设施条件,加快发展蔬菜设施栽培,着力打造标准菜园,提高蔬菜产能水平。到2020年,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20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400万吨,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加快建立以大型销地批发市场为中心,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为依托,城镇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为网点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强化产销衔接,加强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订单生产、农超对接、物流配送。强化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速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加大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实施推广力度。以319207国道和益南线40个乡镇为重点,建设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40个。开展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场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场100个,新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400个。到2020年,全市出栏生猪达800万头,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以安化、桃江为重点,在西南丘陵山区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到2020年,全市建设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标准化育肥场150个。以滨湖区县(市)为重点大力发展蛋鸭产业,到2020年,实现常年饲养蛋鸭1500万羽,年育肥出笼麻鸭1000万羽。抓住水牛杂交改良和水牛奶加工增值的关键环节,试点开发我市奶水牛产业。

充分发挥中国淡水鱼都名片作用,积极打造全国内陆现代渔业示范区,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构建一核、二区、三走廊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以大通湖、南县及沅江北部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湖泊健康养殖、池塘名优鱼类养殖、特种水产养殖,逐步打造成辐射力强的现代渔业产业核心区。二区,即益阳城郊休闲渔业区,重点发展以垂钓为主的体验式猎渔活动,柘溪水库网箱养殖区,重点发展鳙鱼、斑点叉尾鮰鱼网箱养殖三走廊 即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建设涵盖资阳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走廊,以赫山、资阳区、沅江市、南县为优势产区的名特水产养殖示范走廊和省道204线水产品加工走廊。

(五)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一是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185万亩,比2011年增加11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23万亩。大力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全部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93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持续稳定提升。二是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培育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良禽良种工程,改造提升现有18个种猪场,新建一个1000头基础母猪核心种猪场,5500头基础母猪一级扩繁场,15500头基础母猪二级扩繁场,到2020年,全市年产良种母猪能力达15万头左右。在全市40个重点乡镇建立牛冷配站,到2020年,安化县、桃江县能繁母牛冷配率达80%以上。在沅江、南县各新建15000羽种鸭规模的滨湖麻鸭核心保种场,到2020年,实现常年饲养蛋鸭1500万羽。加大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改造和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4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健全水产良种体系,扶持现有斑点叉尾 鱼回 、青鱼、鱼白 鱼、乌鳢等4个省级水产良种场的改造升级,在大通湖区新建年产1亿尾中华绒螯蟹种苗场,加强6个区县(市)水产良种场改造升级和四大家鱼亲本提纯复壮。建成特色突出、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水产苗种生产体系。三是加大农业机械化。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广水稻播秧机,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加大棉麻、茶叶、油菜、畜牧、水产等种养机械化的使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应用水平达70%。加强机耕道路建设,加大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到2020年,全市建设机耕道近3万公里,发展农机服务组织2000个,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六)切实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按照政府负总责,市、县、乡镇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坚持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原则,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建立起一个基础支撑有力、保障措施配套、全程监管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300个。三品认证产品800个。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9%以上,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七)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粮食、茶叶、水产、棉麻、畜禽、饲料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过2000亿元,培育过亿元企业100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100亿元企业1家。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企业、社区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八)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大水生资源养护力度,扩大鱼类资源增殖放流规模,加强洞庭湖湿地保护,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实用技术推广。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条件,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积极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主体,经营性服务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与推广。积极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等实用先进技术。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

四、重点工程

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全面夯实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232.9亿元。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加强标准粮田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强粮、棉、油、麻、蔬菜、茶叶、生猪、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机耕道建设、精养池塘改造、项目建设投资98亿元。

(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好赫山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区、大通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益阳市农业科技示范园、益阳农机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投资21.5亿元。

(三)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项目。新建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黑茶文化城、中心城区农资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投资18.2亿元。

(四)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湿地保护、秸秆回收与综合利用、大型养殖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投资6.5亿元。

(五)农业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好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项目建设投资5亿元。

(六)种业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程、水稻、蔬菜、茶叶、柑桔、苎麻等良种繁育中心与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畜禽良种工程、水产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0亿元。

 (七)农业产业化建设工程。重点扶持做大做强稻米、蔬菜、油脂、挂面、水产品、茶叶、棉麻等加工企业,引进开发肉食、禽蛋、果品产业加工。项目建设投资57亿元。

(八)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建设工程。重点打造花乡、茶叶、湖乡、竹乡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项目建设投资16.7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见附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今后十年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重视,要将其当做统筹城乡发展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成立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直各成员单位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到人。要毫不放松的抓好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始终坚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要千方百计的拓展现代农业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扩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确保良种补贴、粮食补贴、农机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地方的农业投入,坚持项目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实施农业项目战略,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建立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个人、企业经营者、外商等引资开发农业项目。

(三)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有偿、合理、有序地向农业专业户、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制定各种支农政策,着重在土地使用、信贷融资、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加工精深度;鼓励和引导建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种植合作组织等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农民遵纪守法和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执法手段、设备进一步完备,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积极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加大禁渔和人工放流力度,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常态化。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动物疫情、植物病虫害、农业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生产安全、种子安全、农业自然灾害、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应对处置能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