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市、莆田市蔬菜笋竹产业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4-11-01 08:21 作者:市蔬菜局 来源:市蔬菜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10月15日至20日,市蔬菜局组织区(市)蔬菜局(办)部分蔬菜、笋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行22人,赴福建省建瓯市和莆田市考察学习蔬菜、笋竹产业发展经验期间参观了建瓯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产地交易市场、小松镇蔬菜基地、吉阳镇笋竹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竹交易市场莆田市意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仙游县蔬菜基地,以及利农集团利农农业技术(莆田)有限公司蔬菜基地 我们感觉是两地立足资源特色,始终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与市场有效接轨为出发点,在产业的名优新特上下足了功夫、做出了文章,让我们看到了我市蔬菜笋竹产业发展的差距,看到了我市蔬菜笋竹产业发展的潜力,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发展益阳蔬菜、笋竹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主要做法

1、建瓯发展蔬菜笋竹产业的做法。建瓯市有毛竹面积129.4万亩,其中笋用林面积达到85万亩,毛竹林面积和立竹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国家有机笋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县)”,素有“笋都竹乡”、“绿色金库”之称,该市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笋竹产业已成为建瓯市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笋竹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5.1%,笋竹加工产值占全市工业企业产值的37.6%一是加强技术推广注重毛竹培育种植技术培训推广大力实行劈山锄杂、测土配方施肥、竹林灌溉、留笋养竹、合理采伐毛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技术,培训竹农上万名。据介绍,采用技术之前,一般每亩竹山立竹数只有140株,产鲜笋只有几十公斤,砍竹不到10根。采用毛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技术以后,立竹数可以达到200株,产鲜笋可以达到300公斤,还可以砍竹50根,产值平均8000多元。二是加快产业升级。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的科研机构、院士工作站等,从科技上促进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序利用,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领先的、生态型的、科技型的、出口导向型的笋竹加工企业。三是规范产销市场。在生产方面,建瓯吉阳竹笋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示范基地+竹农”的模式,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竹农在生产、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得到了保障。同时,合作社承诺保底价收购竹笋产品,同时也允许竹农根据市场行情自产自销,既确保了合作社能收到足够的原料,也解决了竹农担心竹笋产品市场销售问题。在营销方面,建瓯农民合作社营销队伍开始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据介绍,建瓯各主要蔬菜基地均建有简易的产地市场,采取竞价拍卖、公开交易价格和数量、提前制订采收计划凭票结账的方式,这种销售方式基本杜绝了散户被强行压价的情况,也确保了商贩对于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形成了社员、合作社、菜贩“三赢”的局面。是加大营销力度。2006年起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笋竹城”,规划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功能配套最齐全,集笋竹加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竹业科研、竹林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城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0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80多家

2、莆田发展蔬菜产业的做法。莆田是全国华侨之乡,蔬菜总面积50多万亩,总产量110万吨,产值近30亿元,蔬菜加工率达32%外销蔬菜比重居福建省前列,主要出口蔬菜品种有结球甘蓝、秋冬种西红柿、春提早瓜类蔬菜、大粒蚕豆等。一是因势利导优布局。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以南北洋平原和东西平原、沿海、山区三大菜区,并在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区县的10多个乡镇建立起规模蔬菜基地。如新度镇为花椰菜、大白菜、香菰豆基地,黄石镇为结球甘蓝、西红柿、春提早苦瓜、荷兰豆、青椒基地,北高镇为葱蒜类细菜基地,拱辰办事处为胡萝卜、西红柿基地,东峤镇、埭头镇为花椰菜、日本凌西一寸蚕豆、胡萝卜基地,白塘镇为结球甘蓝、西芹、西红柿种植基地,大洋乡、钟山镇为大白菜、莴苣笋反季节种植基地,度尾镇、大济镇为反季节荷兰豆、支架黑皮冬瓜基地。二是找准市场选品种在兼顾本地市场的同时把目光对准北方菜上市的空档期,初步形成了以大白菜、西芹、结球甘蓝、苦瓜、花椰菜、番茄、荷兰豆为主的外销菜,以白萝卜和胡萝卜、甜豌豆和蚕豆为辅的本地蔬菜品种。结合实际大力引进发展新优品种,年均引进新品种60多个,先后筛选引进“全球”、“超越”甘蓝,“助农大根金笋”胡萝卜,“碧绿”苦瓜,“齐达利”、“大圣800”,西红柿等优良品种。三是做大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按照高起点、强带动、外向型的要求,实行国家、个人、外资投资一齐上,大力发展蔬菜龙头企业先后建成了华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利农农业技术(莆田)有限公司、意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40多家蔬菜企业,全市现有国家级蔬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4家,市级30多家。同时,理顺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建立订单制,发展了一批育苗中心和育苗专业户签订生产合同形成利益共同体,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成熟的信息化、流程化管理,保证蔬菜产品供应的可控性,提高了效率。四是完善服务强化质量监管对生产基地实行“技术培训、产品检测、技术规程、标识销售”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蔬菜生产记录档案15蔬菜企业5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8家企业11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共建立省、市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多个。狠抓质量安全管控,打造出口蔬菜新兴生产基地,建设出口蔬菜基地近8万亩,其中出口包菜面积3万亩,大部分销往欧盟、北美市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并素有“铁头包菜”的美誉此外许多蔬菜基地为漳洲、厦门等地食品出口企业的原料基地;有4家蔬菜加工出口企业通过欧盟和北美零售商组织农产品质量GAP认证

二、主要启示

通过对两市的考察学习,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立足于本地实际发展蔬菜、产业,是两地产业发展成功的首要经验。建瓯根据自身自然条件把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坚定不移了发展产业主攻方向多方发力,于创新,从而保证了当地蔬菜和笋竹产业长发展

2、必须强化政府引导。两地产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和效益,与政府积极发动、强力引导和大力扶持密不可分。莆田发展蔬菜前期遇到了很大困难农民改变以粮食为主生产习惯很难,又缺少大棚建设起步资金,政府资给予每个蔬菜大棚两万元补贴,并且提供技术、资金及物资帮助,组织协调建市场,抓销售,投入了大量精力物力。前期行政推动力量大,现在基本靠市场运作,政府主要精力服务、协调。

3、必须瞄准目标市场。产业发展必须有清晰的市场定位。莆田北方市场5个月的空档期目标市场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蔬菜,选择适应北方市场的包菜、花菜、番茄等蔬菜品种定位清晰成为“南菜北调”的经典案例。

4、必须强化科技支撑。科技领先是蔬菜产品抢占市场的关键。蔬菜生产技术性强,品种更新换代快,必须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两市重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集成强化产、学、研结合,与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产业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发展我市蔬菜笋竹产业的思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蔬菜产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开始向企业化、合作社等集约经营形式转变,由简单再生产开始向产、加、销一体化及冷链经营转变,由满足一时一地的小市场开始向放眼全国、走向国外的大市场转变。2013我市蔬菜播种面积164.6万亩,总产量313.9万吨,鲜菜总产值65.5亿元,加工产值19.27亿元,蔬菜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但生产分散,规模小,投入少,基础设施差,集约化程度低,严重制约我市蔬菜发展。我市竹林资源丰富,全市竹林面积达205万亩,其中桃江92万亩,安化73万亩,赫山22万亩,其他区县18万亩,总立竹数达3.2亿株长期以来,我市绝大多数竹农对竹林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方式,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施肥、间伐、垦复,导致毛竹品质低、产量不高。砍竹卖竹是竹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剔除砍伐、运输成本,亩平收入200元左右,仅建瓯市竹农亩平收入的3%左右。如何发展我市蔬菜笋竹产业,学习福建建瓯、莆田的经验我们认为要方面努力:

1、大手笔发展笋竹产业。一要加强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笋竹产发展作为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成立市县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笋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和竹农选择笋竹经营项目,及时协调解决笋竹产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加大对笋竹产业的投入,设立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做好向上争资、吸纳民资、招商引资的文章。二要整合资源。现阶段,我市竹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政策支持、项目申报和销售等环节条块分割管理,这种体制使信息、资金等要素跨行业、跨部门流动困难,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作为导向资金,把笋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扶持,形成推动笋竹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积极培育扶持笋竹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扶持,不断增强合作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带动能力,使合作组织成为推进笋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四要做大做强笋竹加工龙头企业。采取项目引导、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级次,增加笋竹产品附加值。五是推进品牌化经营。认真吸收建瓯笋竹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强示范、强力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加强笋竹品牌营销管理,以打造安化黑茶的大手笔来推动笋竹产业的发展。

2、有序推进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建设长期以来,我市与国内其他蔬菜主产区一样,因市场体系不健全,加上蔬菜产品鲜活易腐、不耐贮藏的特性,经常发生“卖难”和“菜贱伤农问题。在国内蔬菜供求基本平衡、农业更加对外开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蔬菜产地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产地市场建设要结合我市蔬菜生产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市场,配套建设必要的储藏保鲜设施和产后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备。在蔬菜生产集中连片,选择面积在2000亩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的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建立产地市场。对已有市场但基础设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实施升级改造,逐步形成“产地市场──运销商──销地市场”的大流通模式。

3、增加蔬菜产业发展的投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蔬菜产业投入。银信部门要加大对蔬菜企业、蔬菜合作社、蔬菜生产大户的贷款支持力度。借鉴福建经验,狠抓科技科研增强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力量,增加科研经费,解决目前“大产业、小科研”的矛盾

4强化蔬菜产业发展的服务。建立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体系做好蔬菜良种、蔬菜增效技术、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的引进、推广。围绕提高生产者素质,开展多层次培训,在3-5年内形成高、中、初级合理组合的蔬菜专业科技队伍,以适应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大蔬菜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向蔬菜领域投资,高起点发展蔬菜企业。农业、蔬菜、商务、工商、税务、卫生、质监、金融等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为蔬菜产业化做好服务,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蔬菜产业化发展环境。

5抓好“益阳蔬菜”品牌建设益阳蔬菜已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已有资阳、赫山、南县、沅江、大通湖等5个县区被确定为全国蔬菜区域重点县。品牌不响、市场不大目前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关键问题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打造“益阳蔬菜”品牌,组织实施专业营销,推进全市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