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5-01-23 10:29 作者:益阳门户网 来源:益阳门户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1月14日,本报刊登的《柑橘树如何才能变成“摇钱树”》一文,分析了我市沅江、安化两地柑橘种植效益的差距及原因等。安化发展柑橘产业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无论是在价格、品质上都更有优势。但不能忽视的是,两地柑橘产业发展水平都远远不如国内很多柑橘主产区。

  众所周知,我市柑橘产业发展40多年,基础较好,安化还建起了全国一流的无病毒柑橘繁育中心,目前已引进、保存340个无病毒柑橘良种。可惜的是,我市没有全国知名的柑橘品牌,资源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资源优势:柑橘产业起步早、品质好,拥有全国一流的繁育场

  无论是安化还是沅江,柑橘种植历史都十分悠久。早在1978年,沅江就被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列为全国柑桔生产基地,柑橘质优价高,效益很好。安化柑橘产业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起步,从柘溪库区逐步辐射全县14个乡镇,成为广大橘农特别是柘溪库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柘溪库区大水体效应明显,相对湿度大,是柑橘生产的理想之地。安化柑橘色鲜、味美、含糖量达13度以上,比外地柑橘含糖量高出2度。

  对于我市柑橘产业来说,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南省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在安化柘溪水库,有1100亩防疫森林,400亩科研生产用地,由“三圃三园”及配套设施组成,目前中心已引进、保存无病毒柑橘良种340个,年可生产无病毒柑橘种苗70万株、接穗250万枝,砧木种子5000公斤,达到了国内柑橘无病毒繁育的先进水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柑橘树种从这里引进。2008年,全国行业专家组考察时给出了“四个一流”的评价,即基地拥有全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

  产业困局:低改意识不强,生产盲目跟风

  虽有较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柑橘整体素质还不高。七八十年代建起来的柑橘园品种单一、树龄老化、品质较低。据统计,安化县仅柘溪库区的“三低”柑橘园就有约3万亩,占橘园总面积的50%左右,品种主要为宫川、尾张。虽然近几年开展了“三低”柑橘园的综合改造,但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安化县橘园三分之一培管较好、三分之一处于半管理状态、三分之一荒芜,加上培管、采摘、运输成本高,难以实现稳产高产,库区柑橘的商品率一般年份不到50%。如今柑橘效益下降,马路镇、烟溪镇、柘溪林场等主产区基地荒芜现象比较严重,烟溪镇黄龙村500亩橘园已荒芜200余亩。

  与安化比较,沅江柑橘主产区基地插花分布现象更为突出,橘农各自分管几亩橘园,且低改力度更小,难度更大。

  这是柑橘产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而橘农市场意识不强,生产上盲目跟风也是重要原因。柑橘行情好时橘农就着力培管,行情差时就放松培管。几年前,因南丰蜜桔颇得市场欢迎,柘溪库区农民改种南丰蜜桔6000亩,结果导致丰产期销售不畅。另外,橘农销售主要靠上门收购和园内交易,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差,没有形成分级采摘意识,经营效益不高。

  发展建言:农企利益共担,延长产业链条

  安化地区虽有阿香果品合作社和碧源果业合作社与橘农长期合作,但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关系。阿香果品合作社限收宫川、尾张等品种,规格要求十分严格,而库区基地符合其品种和规格要求的产品不到六成。安化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莫泽东介绍,2010年,库区有80万公斤次果,橘农只得以每担40至50元销给邻县的个体商贩。2011年,碧源果业本地收购南丰在50万公斤以下,本地收购量较往年明显减少。他认为,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形式基础上,要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保障橘农的利益。

  “柑橘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莫泽东算了一笔账,标准园亩产量可达3.5吨以上,产值在1.8万元以上,除去生产成本,亩平均利润为8000至10000元。他说,如果柑橘生产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每公斤至少可卖到10元以上,浙江等地已每公斤卖到45元,效益空间很大。而我市的柑橘产业局限于鲜果买卖、初级加工等,观光休闲、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餐饮服务等很多领域暂未涉足。莫泽东说,无论是安化还是沅江,都可以发挥当地区位生态优势,促进产业融合,把标准园建设与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垂钓、游园、观果、采果、尝果、购果为主的观光农业,延长柑橘采摘期和保鲜期,转变营销方式,提升综合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