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 创新发展 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5-02-02 08:49 作者:省农业委 来源:省农业委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振奋精神  创新发展

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刘宗林

2015122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省农业委员会组建后的第一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特点

目前,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机制和动力、战略和政策都呈现与以前大不相同的特点,“三农”工作环境条件也将发生相应变化。面对经济发展不断转轨变型,我们必须对新常态下的农业农村要有更新、更深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形势,科学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第一,新常态新高点。近些年,全省上下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坚持“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和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切实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转型提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实现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高点。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丰收、高点护稳,成为近年来农业生产的“主色调”。去年,粮食总产恢复到600亿斤以上,总产600.26亿斤,同比(下同)增15.2亿斤;“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预计出栏生猪6220.3万头,增长5.4%。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二是农业农村经济素质持续提升。更加注重产业内外联动、科技增收增效,更加注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预计去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万亿元,增长21%,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1.11升至1.9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左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扎实推进,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拓展,农产品出口额达10.9亿美元,增长23.8%。其中猪肉、牛肉出口均居全国第一位。三是农业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切实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等重点项目。着力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去年在4215个村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274个美丽乡村建设、在128个村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带动了农村新一轮村组道路硬化、电力改造、灌渠修整、村庄绿化美化等热潮。农业物质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机总动力5735万千瓦,增长5.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4.6%,农村优质清洁能源用户发展到600万户。四是农村发展活力有效激发。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创新四大改革,积极实施现代农业的两个“百千万工程”,有效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吸引了社会资本、技术、人才加快投向农业农村。特别是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8854家,增加15%3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14万多户;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157名;去年重点扶持了2907家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五是强农护农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切实把“三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管理和服务手段创新,依法维护农民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着力推进农村民生事业建设。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2%左右,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高点护盘、高位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

第二,新常态新挑战。在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除农业农村自身发展不足外,还面临着政策、资源、市场、气候等诸多新的制约,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保增长的压力对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各级都面临着巨大的保增长压力,很容易导致一些地方在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方面出现重工轻农、重城抑乡的倾向。二是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对保供给、保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十一五以来,我省年均建设用地30万亩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减少耕地410万亩,而后备耕地资源只有300多万亩,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中低产田比例占三分之二左右,产地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明显。三是机制不活、要素缺失对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农业经营规模不大、机制不活的矛盾依然突出,资金、劳动力还在不断地向工业化、城镇化“反输血”。目前,我省有85%以上的农户、70%以上的耕地还在“细碎化”经营;县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2.41,远高于全省1.51的水平,农村存款更多地流向大中城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近1800万人,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严峻。四是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对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区域布局看,农业布局趋同化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传统产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制约越来越明显。从产业结构看,传统种、养业占比依然较高,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创意农业等亟待进一步加快发展。从品种结构看,粮食品种口粮有余、饲用粮不足;蔬菜品种以大路货为主,旺季有余、淡季严重不足;肉类中猪肉占比达82%,牛羊养殖发展滞后。五是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猪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价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对农业生产补贴的“黄箱”支持量不超过农业总产值的8.5%,对特定农产品的支持量不超过该产品产值的8.5%。现在,我国对稻谷、玉米、小麦等产品的支持已经接近承诺上限,对棉花的支持已超出约束上限。主要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制约日益明显。

第三,新常态新机遇。在新常态下,虽然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总的来讲,希望大于挑战,发展是主流,是必然。要看到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有一定基础,强农惠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要看到国家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特别是国家注重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对农村基本建设、民生事业投资拉动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要看到一些行业和领域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农村投资价值更加凸显,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加快了规模种养、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一些新业态、新模式也加快进入。要看到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000美元,进入了食品消费加快转型的新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市场倒逼农业调整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第四,新常态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部署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今天上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突出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题。这些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我省农业农村转型发展,要切实把握好“五个更加注重”。一是在发展目标定位上,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安全和可持续。要做好稳量文章,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要做好增效文章,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要做好生态安全文章,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手抓产地环境管护和治理。二是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科技推广应用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要着力推进农业科研创新与推广紧密结合,改进农业科技推广转化手段。要着力推进农机农艺紧密结合,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重点突破农机薄弱环节。要着力推进农民素质的提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在发展组织形态上,更加注重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红利。要坚持家庭经营不动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五是在管理服务方式上,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注重实干,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牢牢把握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确保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坚定不移地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是我省农业大省的奠基石,是农民收入来源的“长流泉”,必须始终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粮食生产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轻视思想和疲劳松懈情绪,持之以恒地加大工作推力、政策张力、机制活力。要继续层层分解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强化检查督促和考核奖励;在双季稻适宜区推进水稻单改双、在旱作区扩大旱粮生产、制止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力争粮食面积再增加50万亩;要坚持抓大县、抓大片、抓大户,强化政策扶持,实施项目倾斜,保障产粮大县抓粮有发展、大户种粮得实惠;要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要坚持科技兴粮,大力推广超级稻、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新品种新技术,深入开展粮食高产整建制创建及万亩示范片建设,推广四双(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600公斤)增产模式,力争全省粮食高产创建面积1300万亩以上。继续实施湘米工程,抓好高档杂交优质稻示范和200万亩高档优质稻标准化订单基地建设,打造湘米高端品牌。各地要早谋划、早行动,把今年的粮食生产抓紧抓实。同时,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蔬菜、水果、茶叶、生猪、草食动物、水产品生产,确保总量基本稳定,质量、效益“双提高”。扎实推进园艺作物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水果、茶叶“三品”提升计划,开展棉花轻简化栽培示范,稳定城镇专业蔬菜基地面积,加快蔬菜基地改良升级。按照稳定总量,调整结构,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转变养殖方式,重点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高效发展。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就我省而言,一是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扎实推进环洞庭湖商品粮生态农业经济区、长株潭都市精品农业区、湘南丘岗山地特色农业区、大湘西特色生态农业区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继续抓好长株潭重金属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引导棉区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测算养殖业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和规划区域布局,推进畜禽养殖由长株潭等养殖高密度地区向湘西湘南等低密度地区转移。二是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抓好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启动特色经作强县、标志性养殖大县建设。继续推进“千园”创建,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逐年扩大创建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现代流通运销业、创意农业,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深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积极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抓住实施“135”工程的机遇,建设一批农业加工园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扶持工作,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抓好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三是优化农业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型粮食品种、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节粮型畜产品和名优水产品。积极发展饲用粮、粳稻生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抓住国家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机遇,扩大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规模,发展玉米、桑、麻等多种饲用作物,促进秸秆饲用化利用。抓好水果、茶叶品种改良,用5年时间完成300万亩柑橘、100万亩茶叶品改任务。实施品牌提升计划,整合提升粮食、果蔬、茶叶、畜禽产品品牌。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适应国家科技管理改革新要求,改进科技研发、推广工作机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一是推进农业科技研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创新科研立项、评审、管理方式,争取新上一批有影响的科研项目。突出发展现代种业,重点抓好超级稻新品种研发和高产攻关,巩固超级稻第四期攻关成果。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健全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国家级华智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和南繁研育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完善超级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三大科研平台,加快研发一批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二是加强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继续抓好粮棉油高产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积极开展农牧结合、沼气配套、有机肥加工配套、测水养鱼等高效生态生产模式。突破双季稻区超级稻推广的瓶颈制约,使之成为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通过今明两年努力,超级稻面积要突破2000万亩大关。推广专业化早稻集中育秧3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8800万亩次,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有新增加。加快水稻育插秧、稻谷烘干、油菜、棉花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研发与推广。重点在70个县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全年推广机插秧1400万亩以上,力争5年内实现全覆盖。三是改进农业科技转化手段。充分发挥我省农业“院士”的领军作用,强力推动“院士”科研项目在面上的推广运用。继续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大力推行科技“11”精准化服务和“1n”多极化服务。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抓好农技推广补助、科教兴村项目,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技术服务方式,重点支持育秧、插秧、烘干、统防统治四个环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农业科技转化的孵化器、加油站。

4、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我省人均耕地仅0.83亩,家庭仍然是基本生产单元,“细碎化”经营无论是科技成果应用、信息服务提供,还是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都遇到了很大困难。农业要发展,必须突破规模小的限制。一是鼓励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要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精神,坚定适度规模经营的正确方向,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积极研究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适度经营规模量及模式,指导种养大户科学发展生产。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流转行为。严禁在土地流转中定任务、下指标、将流转面积和比例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减少流转风险,维护农民权益。加强监督管理,避免“非粮化”,禁止“非农化”。二是积极探索规模经营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有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很多地方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也实现了规模经营。要积极探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有效形式,大力发展供种供肥、农机作业、生产管理、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抓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实施。集中资金在“百企”中选择20户左右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加快成长为行业旗舰。全面完成1000家农机合作社的培育,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和联合社的培育工作,年内力争组建100家联合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完成发展10000户家庭农场的年度任务。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今年起,每年集中培训4万名生产经营型、2万名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和1000名合作社带头人。抓好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发挥农广校在农民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同时,支持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发展,将其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地,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基地。

5、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过程。巩固常德、怀化农业标准化省市共建成果,抓好5~10个县市主导产业成建制创建。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完善认证补贴激励机制,加强证后监管。力争今年全省建设高水平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万亩、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突破3500万头、三品一标认证总数突破3000个。另一方面,强化全程质量安全管控。健全监管、检测体系和村监督员、组协管员队伍,配齐必要的巡查监督、检验检测等设备设施,保障监管经费,切实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做好生猪屠宰管理职责交接工作,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好企业资格审核、场地清理整顿、兽医驻场指导等监管措施。严格农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强巡查监督,强化产地准出管理和收购、储运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各地监测品种和区域要实现主要食用农产品和商品生产基地全覆盖。创新监管机制,抓好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扎实开展综合监管示范和诚信建设试点。依法加强生产经营主体管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用体系,有力推进社会共治共建。

6、加强农业产地环境建设。近年来,农业产地环境污染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好、治理好,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沃土良田,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认真编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并启动实施。在湘江等四水流域和大中城市周边,探索开展农业环境容量评价;推广节地、节肥、节药、节水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在湘江流域生猪禁养区规模养殖退出的基础上,在全省开展生猪“三区”(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划定工作,资水、沅水、澧水及洞庭湖区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3年内退出,其他区域5年内全部退出。二是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树立久久为功的思想,坚持不懈的抓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认真总结去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优化试点工作方案,继续推进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工作,巩固扩大试点成果,为全省、全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此外,还要继续抓好苏仙区和桂阳县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区建设,搞好雨湖区和湘潭县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道世界性、世纪性的难题,国家将试点任务交给湖南,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抓好试点工作,力争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三是依法保护农业资源。要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今年,将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农业部门要全力配合支持。基本农田划定后,谁都不能占用。耕地质量建设及监管的责任主体是农业行政部门,我们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占补耕地的监管,确保占水田补水田、占良田补良田,真正做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不下降。同时,要综合施策,加强对既有耕地的管护,提升地力。省农委正在起草关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文件,争取以省政府名义下发。持续开展绝户网等禁用渔具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建立渔具准入制度,加强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做好外来物种管理,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生态安全。

7、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扩面提质。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清洁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向片、面拓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全面改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4000个左右行政村人居环境,努力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在此基础上,建设30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加强特色村庄创建,在全省打造一批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古村落保护等有突出特色的精品村庄。推进涉农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交办制度,引导各级财政逐年增加投入。积极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建立健全民居改造、农村建房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探索开展基础设施管护、集体经济培育、经营模式创新。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关键要抓经济发展,要壮大产业,普惠广大农民,要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实力。去年,省委下发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文件,省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各级农委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开展工作,逐年使部分行政村从“无钱办事”的窘境中走出来。

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应对经济新常态、迎接农业新挑战,根本出路在改革。省委农村改革专项小组部署了未来几年的改革任务,共22大类59项,其中很多任务由省农委牵头。我们要把握要求、周密部署,稳妥实施,确保每年都有一批制度性成果,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一是巩固一批制度成果。制定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养殖业转型发展意见、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见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制度,出台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以及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监管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农民权益。二是深化一批改革试点。今年,中央将在9个省份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我省为试点省之一。将在有12000以上比例航拍图的县市区全面推开,确保按照中央要求2017年前基本完全任务。深入推进浏阳市林权改革试点、农房抵押融资试点,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继续抓好沅陵县国家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搞活农村金融。稳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探索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新模式。三是启动一批重点改革。今年中央将全面启动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国有农场三大体制改革,并实施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国家已对农垦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协调、支持力度,完善农垦属地化管理后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将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成果效益分配比例制度改革试点。“三农”是基础,基础层面的改革牵动面更大,情况更复杂,各级务必精心组织,蹄急而步稳。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涉及到农村改革、示范、试验项目的安排,县级政府的积极性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凡没有积极性的一律不安排或推后安排,否则,工作难以推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9、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收。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改进补贴方式,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开展改进补贴办法试点,提高补贴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创新资金发放形式,更多地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有效的补贴激励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和减负惠农政策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是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增收。2012年起,我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就占据了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今后增加农民收入,还要继续发挥转移就业主渠道作用。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针对城市就业需求,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和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扩大扩权强县试点范围,支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要认真做好农民工讨薪、维权等工作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留守”问题是大量农民转移就业以后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农村和谐稳定的潜在风险,也是“三农”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开拓农产品市场增收。卖得掉,卖出一个好价钱,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要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扩大 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校对接”试点,大力发展直销、物流配送、期货等现代物流。推进规模农产品出口基地和供粤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农业节会组展参展工作,扩大农产品外销。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流通中见识广、信息灵、渠道畅、机制活的作用,实现增产增收。广泛开展区域性合作,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推进湖南种业、农机业、蚕业走出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及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项目支持四是鼓励自主创业增收。现在不少农民工经过在城市的多年打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创业意愿也很强烈。要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办法,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降低创业成本,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增收潜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切实加强农委系统自身建设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梦”,农委系统的广大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让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跟上新形势、适应新要求,不断增强指导和服务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要适应形势变化,增强与时俱进的创新力。新一轮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各级农委虽然正在经历人员分流、干部安置的“阵痛”,但这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全局,探索实施“大部门”管理体制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投身改革,积极支持改革。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职能回归、机构合并,而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在管理和服务上的创新。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农业与农村、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长期由两个部门分头管理,相互间缺少融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改革后,在体制层面上实现了“三农”的有机融合、联动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线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学会平面思维、立体思维。要求我们站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谋划,既注重抓农业生产,又注重农村发展;既注重抓提升生产力,又注重调整优化生产关系;既注重系统内的团结协作,又注重协调服务其他涉农部门。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手段护农、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源支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兴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

二是要加强法治建设,增强依法治农的公信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法治是保障。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农业部门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全面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改进完善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推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对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今后的重大项目确定、重大资金安排,除有保密要求外,都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三农”支持保护法律制度。争取抓紧修改与现行体制机制相悖的地方性涉农法规规章,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村可再生能源、农民合作社等地方性配套法规规章;加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财务审计、职业农民培训、规模养殖污染环境治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地方立法进程。要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与本轮机构改革相适应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大力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完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强化基层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加强执法装备和能力建设,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查处农业农村领域违法案件。同时,加大农业农村普法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三农法律服务,依法调处涉农纠纷,积极化解涉农矛盾,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三是要注重工作效能,增强抓铁有痕的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部署的工作落不了地,损害的是班子权威、部门形象和政府公信力。要严格纪律抓执行。各级各部门要守纪律、讲规矩。牢固树立大局观,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机构改革后,很多部门的职能被整合,以往的兄弟单位变成了内设机构,各项工作也正在“磨合期”。这个时候,尤其要顾大局、讲纪律,确保政令通畅、令行禁止。要突出重点抓执行。就全省而言,今年的工作重点我讲了九个方面,各级不能生搬硬套,教条主义地模仿,要结合实际确定自己的重点工作,集中时间、精力和力量,紧紧抓住不放,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促、年末有考评,以钉钉子的精神,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强化责任抓执行。认真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和食品安全监管、抗灾救灾行政首长负责制等责任制,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近几年,部里实行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等工作绩效管理,省政府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对推动工作落实起到积极作用。今后,对涉及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我们也将开展专项延伸绩效考核。

四是要切实改进作风,增强风清气正的廉政力。良好的作风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必须长抓不懈。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在全系统形成善学善思、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特别要培养闹中取静的定力,耐得住寂寞,博学一点、学深一点、悟透一点,努力提高文化理论素养。要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做农业人、干农业事、解农业难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驻点服务、送政策送技术下乡等,多为农民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密切关注涉农舆情,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新闻宣传等工作,向社会展示农业部门肯负责、敢担当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立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要大力弘扬农业系统干部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以好的状态、好的作风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