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菜园子” 鼓足“钱袋子”
发布时间:2015-03-16 09:50 作者:市委办、市蔬菜局联合调研组 来源:市蔬菜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发展“菜园子”  鼓足“钱袋子”

——南县武圣宫镇发展蔬菜产业的做法与启示

市委办、市蔬菜局联合调研组

武圣宫镇地处南县西南部,辖18个村、1个社区、1个渔场,有耕地面积4.5万亩、人口2.88万,主产水稻、蔬菜、棉花,是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该镇瞄准“菜篮子”,发展“菜园子”,在集约经营、特色品牌等方面做文章,蔬菜产业成为了强镇富民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蔬菜复种面积达6.2万亩,总产值2.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3.19%,全镇人均蔬菜产值达7400多元。

一、主要做法

    1、依托合作社,缔造对接市场的“联合舰队”该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产、储、运、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目前,全镇有蔬菜专业合作社14家,成员4000余户,带动非成员农户5000余户,其中连片种植蔬菜500亩以上的合作社有8家。在生产方面,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实现100%统防统治、100%土壤培肥、100%订单生产,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在储存方面,志均、美侬、明兴等合作社投资建设500吨大型冷库6个,大大增加了仓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运输方面,一些合作社购置冷藏运输车,通过自营运输,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在加工方面,全镇每年腌制加工鲜榨菜750万公斤,其中裕康食品年可加工鲜榨菜60万公斤;在销售方面,合作社统一标识、定点销售,在长沙马王堆、广州江南、深圳海吉星等农贸市场设立销售窗口,通过订单生产,直营直销,大大提升产业效益。如广州江南市场就有该镇合作社菜苔销售窗口8个,日均销售鲜菜苔20多万斤、产值60多万元。

    2、打好特色牌,打造畅销高效的品种结构。合作社采用年度承租、冬闲承租、长期承租和土地入股等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采取“稻—稻—菜”、“稻—菜”、“棉—菜”、“菜—菜”等种植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菜苔、榨菜等冬季蔬菜为主,豆角、莲藕等常规蔬菜为辅的蔬菜产品结构。全镇菜苔种植面积1.3万亩,是国内最大秋冬季菜苔基地,亩产量2000-2200公斤,亩产值4500元。该镇榨菜生产历史悠久,榨菜种植面积2.6万亩,其中冬榨菜0.8万亩,春榨菜1.8万亩,亩产值分别达1800元、1500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市场,素有“榨菜之乡”的美誉。常年种植豆角8000多亩,亩产量20002500公斤,亩产值4000多元,“豆角-榨菜”模式亩产值可达8000多元。莲藕种植面积4500亩,亩产30004000公斤,产品真空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亩产值可达8000元。除以上4种主要蔬菜外,常年还种植冬瓜、南瓜、大葱、韭菜、茄子等近万亩,亩产值4000元左右。

    3、搞好“大合唱”,营造齐抓共管的发展氛围。该镇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农民积极参与、合作社规范发展、各方积极支持的良好态势。一是培育典型。财政、农机、农技等部门对合作社进行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邀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重点扶持培育了志均、美侬、裕康等一批发展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典型。2010年成立的志均蔬菜产销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合作农户1100户、基地面积达6180亩。通过示范带动,近两年全镇新增蔬菜专业合作社达11家,新增会员2000余户。二是引导发展。实施蔬菜发展优惠政策,工商部门免费为合作社进行注册;组织村、合作社负责人到常德汉寿等地学习考察,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组织赴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农贸市场开拓市场;开展招工活动,从邻县、邻镇引进劳动力解决合作社生产旺季劳动力紧缺问题。三是改善条件。2013年至2014年,累计投资1293.8万元,硬化农村公路22.46公里、疏洗渠道63033、改造危桥5座、养护农村公路94.5公里;2012年至2014年累计投资2300万元,更新改造机埠4个,大大改善了蔬菜生产和运输条件。

二、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业增效。蔬菜种植效益远远高于种植水稻、棉花的效益,平均单季亩产值达3400多元。特别是该镇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每亩不仅增加直接效益4000元以上,同时通过水旱轮作,大大改善了稻田通透环境,增加了土壤肥力,降低了虫害基数,为下年水稻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一般每亩水稻可增产50公斤左右。

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镇秋冬季蔬菜主打产品菜苔种植易管理、病虫害少、销路好,从种植到采收完工,生产期可长达6个月,以男劳动力120/天、女劳动力80-100/天工资标准计算,仅在采收期4个月内,1个家庭夫妻纯收入可达2.4万元。

三是促进了农村发展。合作社在发展中投入资金修建公路、修缮水渠,基本实现了“公路到基地、便道到菜园、能排能灌、沟渠相通”,大大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广大农民通过自营种植、合作社务工获得不菲的收益,男女老少齐齐投入蔬菜生产中,不管晴天雨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牌闲逛的没有了,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减少了,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被评为“2009-2012年度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在2014年全市民调中,该镇全年综合排名第33名。    

三、主要启示

    该镇蔬菜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是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武圣宫镇地处偏僻,距县城20多公里,距最近的204省道20多公里,既无区位优势,又无交通优势,蔬菜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的引领带动,得益于勇于拼搏、敢吃螃蟹的精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武圣宫镇就创办了原料、销售“两头在外”的镇橡胶厂,生产的橡胶密封件全国闻名,全国各地销售网点达500多家。正是在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指引下,该镇一批经济能人想常人之不敢想,在经历创业初期蔬菜无人问津、一车车烂掉的困境后,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最终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地市场站稳脚跟、打响品牌,实现了从销售无门到产销两旺的转变,奠定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是得益于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子。武圣宫镇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内强管理,外拓市场,通过大户带小户、示范户带一般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长期在外开拓市场的销售队伍,将农户与技术、信息及市场等联结在一起;通过订单生产、劳务用工,将农民收入与合作社发展联结在一起,使产业发展有了凝聚力,广大菜农从“小打小闹”向“联合舰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分散菜农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得益于符合实际的流转机制。该镇冬季农闲土地资源丰富,农民有种植油菜、榨菜等冬季作物的传统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这一实际出发,该镇推行土地季节性流转,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苔菜、榨菜,全镇秋冬季蔬菜种植面积3.9万亩,占耕地面积86.7%,巧妙解决了粮菜争地矛盾,稳定了“粮袋子”,发展了“菜蓝子”,鼓足了“钱袋子”,走出了一条集约利用资源、有效促农增收的新路。

四是得益于合力共推的良好环境。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蔬菜产业,制订了“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规划,每年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投放“菜篮子”工程建设基金100多万元,重点扶持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市、县农业、经管、物价、蔬菜等部门切实加强对合作社、蔬菜基地的指导扶持,有效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整合涉农项目,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了蔬菜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积极为合作社发展排忧解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