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开方,补齐农机化短板
发布时间:2015-12-16 15:18 作者:蔡立平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8月17日,农业部公开发布《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其中水稻、玉米、小麦等三大粮食作物均达到80%以上。益阳作为农业大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提前5年完成任务,已达到68.5%,其中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6%。
  然而,我市在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过程中,个别环节机械作业相对滞后,且经济作物等机械化也推进缓慢。我市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如何补齐发展短板?
  推动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机化的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是带动规模经营的主力军。
  桃江县石牛江镇九家塅村村民付新华,十多年前经营自家几亩自留地,难以维持生计。如今,他流转300多亩地种粮食,“摇身一变”成了种粮大户,今年家庭净收入超过20万元。付新华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带动粮食耕、种、收等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像付新华这样,近几年在农村迅速发展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新引擎。“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大大提高了农机化水平,但其发展壮大受某些客观自然条件影响。”桃江县农机局局长陈国辉坦言,农地规模化经营加快,但流转的土地仍不乏“插花田”“钉子田”,不利于机械化全程流水作业,在山丘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加快土地平整、引导土地流转的工作仍不能放松。他说,很多地方由于道路、储存场所的落后,限制了农业机械的用武之地。推行全程机械化,还应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方面狠下功夫,加快机耕道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规范农机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市现有的农机合作社仍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突出问题。赫山区工会主席曹应才认为,农机部门应创新完善农机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吸收各类农业机械加入合作社,促进交流沟通,实现抱团合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农机主管部门应安排业务骨干深入各合作社,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督促帮助农机合作社真正做到有场所、有机具、有章程、有作业服务内容,达到运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作业规模化的要求。另外,各县需引导各农机合作社立足实际,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按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服务项目丰富、服务方式灵活的发展要求,集“修、配、供、服”为一体,示范带头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市农机部门早已有了明确规划:明年,我市将以湖南省“两个百千万”工程为驱动,狠抓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主攻机插秧技术瓶颈,积极组织、引导好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好水稻、油菜、玉米、茶叶等大宗农作物机耕、机育、机插、机收、机烘干等服务工作,开展全方位农事代理服务,采取技术承包、跨区作业等有效形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在农机队伍培育方面,将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不断加强对乡村农机管理、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加快农机制造
  为农机产业注入新活力
  全市有12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但市内60%左右的农机市场被市外、省外产品占领。其中,水田耕种机生产企业多达60家以上,产品几乎相同,因相互压价,产品质量日下,导致许多企业关停并转。
  从长远看,我市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不应只着眼于农机推广,本地农机工业确有广阔的市场。
  许多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逐渐崭露头角。2013年我市有13家企业开发出25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进入补贴目录,2014年又有20多个产品申请鉴定,促进了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南县的沃田、宏达,大通湖的金鼎从经营起家,首先引进外地先进农机产品销售,现在引进外地厂家联合办厂,形成生产、销售、维修、配供于一体的新型企业,成长为近亿元产值的农机骨干企业。
  总体来说,我市农机制造产业力量依然薄弱。市农机局局长杨大光说,农机装备制造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重点突破水稻机插、油菜生产、茶叶生产、林地垦复等瓶颈,注意发展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高效机械,着力于大功率农业机械研制,提高我市农机产品的生产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农业机械行业需要更多的系统性思维,需要更多的谋全局者,我市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还需多方给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