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绘出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5-12-25 15:02 作者:蔡立平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当下,新鲜冬笋开挖上市,桃江笋竹两用林迎来了新一轮的丰收。“十二五”期间,桃江大力发展笋竹产业,培育笋竹两用林高产示范基地2万多亩,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每年为农增收超过3000万元,笋竹产业成为了当地又一富民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深化土地改革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设备促进农业增效。通过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助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成为全省首个现代农业改革实验市,成功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技术提升农业效益
  稳粮,即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底盘”。五年来,我市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连年递增。预计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250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10万吨,年均增长0.85%,优质稻率、粮食加工率和规模生产水平均稳居全省第一。
  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装备水平的提升。这五年,我市不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8.5%,比2010年末提高14.5%,其中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提高11.3%。
  不仅如此,五年来,我市注重将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业,应用良种良法、采用农机农艺结合、科学配方施肥、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通过兰溪米市整合粮食、大米资源,发展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10多个大米品牌脱颖而出,产业链条完善,已成为集基地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粮食市场;沅江市依托丰富的芦苇资源,发展以芦苇嫩芽嫩茎为原料的芦笋加工产业,开发生产各类芦笋食品,打造地方新兴特色产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资阳区远鹏农业引进澳洲模式,实行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生产绿色蔬菜、水果……一大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跃上前台,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生“金”,一大批本土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这都是我市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打开农业经营增值提效空间的生动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要求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的欲望更加强烈,农村物流模式开始悄然转变,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紧密结合,深化产业、产品和市场的对接,利用互联网专业平台推动着“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在我市遍地开花,目前已有1000余个。
  新型主体拉动农业转型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转移,“谁来种地”成为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推动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桃江县种粮大户贺开长来说,过去的五年是丰收的五年,从一位普通农民成长为种粮大户。2009年,他在沾溪镇沾溪村,牵头组建贺家坪水稻种植与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实行服务外包,从水稻选种到收割各个环节,向农民统一提供专业化农机、农技服务,沾溪村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十二五”以来,这样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