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经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 动为切入点,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强化“五个坚持”,开展“四村联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路径,严守国土 空间“三条红线”底线,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进“多规合一”, 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展示乡村风貌,留住乡土味。二是坚持 示范创建。按照“富裕乡村、宜居乡村、文明乡村、和谐(善治) 乡村”“四村联创”要求,在全县选择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基础较 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开展创建,做到美村富村并进、塑形铸魂 并重,真正实现全域美丽。三是坚持农民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 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广“五自五微一特”模式 (“五自”即自主、自议、自筹、自建、自管,“五微”即造好微 景观、修好微菜园、建好微广场、用好微阵地、讲好微故事,“一 特”即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实施群众筹资、社会乡贤捐资、政府 以奖代补“三个三分之一”制度。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分类 指导,统筹考虑村(社区) 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文化传承等实
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明确创建重点。五是坚 持高位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的领导机制,形成领导 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凝聚多方合力,促进全面发展
积极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投入“四村联创”行动,齐 心协力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全面落实粮食 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抛荒,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 抛荒治理工作专班,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面增收”。2023 年, 市级下达安化县粮食播种面积67.1 万亩,完成播种面积67.3 万亩。 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县,“优势特色农业 千亿产业”荣获 2022 年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二是持续 做强主导产业。以茶叶、中药材、水果、优质水稻、水产、蔬菜、 旱杂粮、油茶、腊肉为重点,持续做大做响“安”字号优质农产 品品牌。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做强做优“安化黑茶”“安化黄 精”“安化小籽花生”三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全县拥 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6 个(“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 红茶”“安化红”“安化黄精”“安化厚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 品 1 个(“安化黑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4 个(“安化红茶” “安化黄精”“安化小籽花生”“安化松针”)。三是推动三产融合 发展。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业观光、乡村 旅游、康养休闲、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以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和茶马古道、茶乡花海、百花寨、梅山文化生态园等景区景点 为基础,全力争创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 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致富,让乡村资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变成惠民红利。目前安化 县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 5 万元,其中 21 万元至 50 万元的村子 27 个,50 万元以上的村子 3 个。四是深化人居环境 整治。高标准推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改造提升“三大革 命”,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开展村庄绿化行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 境,持续推进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乡村“三美联建”,打造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花园式美丽乡村。
三、打造示范样板,推动落地见效
目前,全县在建的美丽屋场共有 126 个, 已经通过县级验收 的有 33 个,涌现了一批示范典型。如,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走林 下经济与庭院经济双向发力的路子,建立“村集体+专业合作社+ 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开发了黄精基地 200 亩,年收入达 30 余万元。同时,该村积极动员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菜园种植辣 椒,利用村民文化广场加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20 万元,加上其 他农产品加工收入,目前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 70 余万元。安化 县梅城镇三里村按照“五自五微一特”“美丽屋场”建设要求,通 过“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项目支持一点”的“三个一点”, 共筹措资金 160 余万元, 由村民自发捐赠名贵树木、绿色植物, 主动免费拆除自家台阶、地坪,“花屋湾美丽屋场”令人耳目一新。三里村在城郊 207 国道沿线建起商贸区,发展汽修汽贸门店 7 家, 建材行业门店 100 多家,发展油茶 100 余亩,猪、牛养殖初具规 模,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14.8 万元。目前正对老村部折旧新建, 投资 300 万元建设集商业、政务、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楼,预计每 年租金可达 15 万元以上,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突破 3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