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关注 | 湖南南县:良田配良技,丰收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4-08-13 16:26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7月中旬,在湖南粮食主产区益阳市南县,17.5万亩早稻开镰收割。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远处几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里忙碌穿梭,开展早稻抢收、秸秆粉碎回田作业,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丰收总是来之不易,今年6至7月,正值“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关键时节,该县遭遇强降雨侵袭,部分农田出现少许积水。在南县明山头镇丰安坝村双季稻生产千亩示范片,2024年3月新建成的1050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大显身手”,真正做到了“涝能排”。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平时管护工作,农田排涝设施健全,农田积水及时排出,并未对今年的‘双抢’造成很大的影响。”南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薛向阳告诉记者。

  南县种植大户周国旗今年承包了150亩农田种植双季稻,他说:“早稻收割后,第二天就翻耕,7月底基本能完成晚稻种植,现在农田有灌排设施,旱涝都不怕了。”

  为了确保收割后的早稻颗粒归仓,粮食加工企业也开足马力,做好烘干和仓储工作。薛向阳表示,经过农业部门测产,南县早稻亩产达到了550公斤,比去年增产100公斤。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排水沟渠畅通了,雨停后两个小时积水就全部排完了,对比未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排水速度提高了2至3倍。”南县中鱼口镇白吟浪村支部书记吴美珍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建成了2600亩高标准农田,今年主动向县里提交了申请,建议将全村剩余的2800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全村有稻虾共养面积4000多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了,地力提升了,水稻产量提升了,虾的品质也在逐年提高,老百姓的收益比前些年翻了一番,亩均产值3000至4000元。”吴美珍补充道。

  要想让高标准农田在旱涝关键时节发挥效用,建设质量高是基础,后续管护工作做得好更是关键。薛向阳介绍,南县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方面提出了三个“管”的要求,即明确责任“管”,把工程所有权、管护权移交给受益对象,建立管护体系,做到有专班、有专人。健全机制“管”,2019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90万元设立工程管护基金,对工程实行动态巡查、过程监督,做到有制度、有保障。检查倒逼“管”。每年对已建成的项目区工程管护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将管护情况与所在乡镇的涉农项目安排直接挂钩,倒逼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对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吴美珍有切身的感受:“在汛期来临之前,村里专门负责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村干部组织各村民小组组长增加了农田巡查次数,排查渠道淤积、泵站损坏的情况,及时清理了沟渠内杂草,确保了后期雨水能及时排出。”

  良田搭配良技,丰收有底气。连续暴雨后,县里及时邀请农技专家对农户进行田间技术指导。“暴雨后的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我们统一在镇里下发了技术指导意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汛情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降低了暴雨过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中鱼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军说。

  目前处于再生稻、早播一季稻抽穗扬花期,该县农技专家对高温天气下水稻的科学灌溉提出了技术指导:在抽穗前后15天和孕穗期的一季中稻,保持田间水层在5至10厘米,以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至3℃,减轻热害。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流水灌溉或者昼灌夜排,效果更好,对缺水干旱的田块,要及早提水灌溉,增加田间湿度,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

  南县作为2023年湖南省唯一的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已打造出金之香“共建优管”基地等高标准农田示范片。2024年南县将新建和改造提升21.48万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特色亮点样板区,进一步为粮食丰收贡献农田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