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乡村“镇”兴|山水共治焕新颜
——兰溪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4 09:19 作者:曹灿 吴胜琳 周羽萱 蔡婷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盛夏7月,早稻已经颗粒归仓,俯瞰视角之下,横平竖直的田垄,修缮一新的机耕道、引水渠、生态渠清晰可见;兰溪河“十里画廊”风光旖旎,夜幕降临,灯光璀璨;古街老巷里烟火气升腾,处处焕发新颜……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是赫山区兰溪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动写照。

  自2021年被列为湖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个试点区域之一以来,兰溪镇通过全要素、多手段、高效益的综合整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新增耕地179.6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6.6万亩,复垦建设用地5.4公顷;2025年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此前还曾获评湖南省土地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

  “兰溪镇的巨大变化,确实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着密切关系。”兰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曹开宇告诉记者,2021年,兰溪镇正式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集约优先”原则,在粮食生产上强化保障,在粮食安全上守牢底线,在耕地保护上动真碰硬。先后对北岸新村、沙岭村等14个行政村,以及3个渔场和1所中学的3765.67公顷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同时,科学规划田、水、路、林、村、居、业等要素布局,以镇区作为三产融合引领区,因地制宜将全镇划分为休闲农业体验、立体生态种养、科技农业示范等区域,探索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土地利用新格局。

  土地整治涉及每家每户的利益,必须让村民当家作主。在开展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兰溪镇通过走访党员、种粮大户、村民代表等,不断汲取群众智慧,创新建立“三方监管”工作模式。即每个项目村抽调1名村“两委”干部、4名村民小组组长或党员,与主管部门、监理人员共同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督项目施工情况,并且村民对工程质量拥有“一票否决权”。

  全域土地整治是一项围绕土地开展的系统性工程,兰溪镇在做好看得见的土地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用绣花功夫完成一系列与土地相关的民生工程——兰溪河河堤沿线862户改厕工程,使污水管网实现了全覆盖;迁走或深埋河堤沿线坟墓3800多座,为每个平坟点栽种铁树并挂上特制铭牌,既守护了生态底线,又留住了乡愁记忆;按照“六个一”标准开展美丽屋场建设,提升乡村环境和整体风貌,实现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以前河堤边开门见坟、出门见墓,现在变成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十里画廊,饭后散步有了好去处。”家住兰溪河沿岸的村民李建国说。

  作为全国十大米市之一,兰溪镇将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持续构建多元融合的产业体系。目前,该镇正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二期工程,打造米市龙头企业,擦亮“兰溪大米”品牌;依托千家洲湖藕、兰溪青鱼等特色农产品,推进世林食品三期工程,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连续三年举办的双桡龙舟赛事活动,更是成为该镇文旅融合的“引爆点”,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新路径已逐步清晰。桨声灯影中听兰溪、舌尖上品兰溪、稻花香里赏兰溪,成了独属兰溪的乡村振兴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