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早稻生产呈现五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5-08-01 09:27 作者:赫山区农业局 来源:赫山区农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截止7月24日,赫山区“双抢”已落下帷幕。据统计,全区落实早稻播种面积53.1万亩,比去年增加0.52万亩;一季稻播种面积1.14万亩,比去年减少0.1万亩。预计早稻亩产同比增产5%左右。今年早稻生产呈现五大亮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据区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区落实早稻面积53.1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增长1%。今年早稻面积之所以增加,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开展早稻集中育秧,扩大了早稻面积。其次,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加强了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和引导,减少了一季稻,扩大了双季稻面积。第三,区委、区政府对山区乡镇发展双季稻生产采取了奖惩措施,山丘区乡镇双季稻面积明显增加。同时,农业部门加大了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稻、超级稻生产,优质高产品种面积稳步扩大,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二是有效穗增加,早稻单产明显提高。今年早稻基本苗足,抛栽后气温高、日照足,返青分蘖快,丰产苗架形成早,禾苗长势好。虽然5月以来强降雨频繁、日照减少,对幼穗分化造成一定影响,但总的来看,今年早稻生长期间的天气比较正常,对早稻生产较为有利。据调查,今年早稻每亩平均有效穗数达到25.6万,比去年增加3%,结实率、穗平总粒数略有增加、千粒重较去年平均持平。三是集中育秧面积扩大,科技支撑作用突出。以集中育秧、机械化生产为重点的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覆盖率不断扩大。全区各种形式的早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积达到43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80%。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力度加大,早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面积达到6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在15个乡镇、街道开展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早稻完成机插秧面积25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机插秧同比提高20%以上。四是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有力促进了种粮大户、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涌现出许多全程或半程保姆式服务(九代服务)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模式。据统计,2015年,全区30亩以上种粮大户3468户,比去年增加123户;其中100亩以上种粮大户876户,比去年增加117户;承包面积24.1万亩,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42%,比去年增加2万亩,增长9.1%。水稻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突破60万亩,早稻专业化、社会化育秧服务面积达到5万亩。2015年赫山区依托惠民种业、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田谋士病虫害统防统治公司三个企业联合体在龙光桥镇创办了一个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烘、代销、代储的“九代”社会化服务示范样办,深受周边群众欢迎。五是“四双”模式攻关全省首过600公斤。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及推广示范,是新时期粮食高产创建的升级版,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赫山区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列为农业部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市区,也是全省11个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市区之一。今年该区在认真总结去年攻关经验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按照《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实施方案》要求落实。7月14日,省农委组织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湖南农业大学、省农委等单位专家,对赫山区龙光桥镇月塘湖村的“四双”(双季稻、双季超级稻品种、双季机插、双季亩产过600公斤)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在100亩攻关示范片中随机抽取3丘田,采用每丘田实割500平方米以上,现场称重、去杂、测量面积和水份等测产方法进行验收,该攻关片早稻平均产量达到604.9公斤,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四双”攻关早稻亩产600公斤产量目标的试点县市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