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发布时间:2017-03-02 09:42 作者:市农业委 来源:市农业委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必将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益阳作为农业大市,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紧紧围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加大投入,改革体制,构建体系,提升能力,建设队伍”为总体要求,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思路,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一、益阳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益阳农业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扶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不断优化区域化布局,推动规模化生产,强化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紧紧围绕益阳五大产业链建设发展纲要,切实加大粮、棉、油、茶、果、菜、生猪、水产等8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总产粮食234万吨,全市7个区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县。2011年,南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赫山、资阳成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市出栏生猪458万头,赫山、桃江、安化、沅江、南县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水产品产量28.5万吨,2010年获“中国淡水鱼都”称号。生产加工茶叶11.45万吨,成为“中国黑茶之乡”。

2、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实施良种工程,2011年,全市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28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杂交猪比重达95%,优质水产品比例达75%。大力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5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80元以上。大力实施绿色植保工程,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2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5%。大力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生产水平高出平均水平10%以上。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推广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高产重大实用技术40多项,主要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十一五”期末,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高出全国水平3个百分点。

3、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加大院企对接力度,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2011年,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96.5亿元,实现增加值91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5%。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88家,带动农户40万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广泛推行。克明面业、益华水产、口口香米业、安化黑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51个,示范面积125万亩,建立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58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20个。大力开展“三品”生产,全市有效使用“三品”认证标志39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强产学研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科研成果水平不断上升。市农科所先后选育了以益晚籼4号、7号、8号及湘早籼45号为代表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12个,湘早籼45号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推广早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选育的湘益猪配套系,增补了省内优质瘦肉型种猪配套系空白,进入国家畜禽品种遗传基因库。“十一五”期间,该所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1项,成为全国百强市级农科所。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农机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风冷柴油机、小型耕整机、节能收割机享誉国内外,益阳已成为全国小型农机具制造之乡。

5、农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全市建立起了85个公益性的乡镇农技推广站,成为了全市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化的主体。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公司建立起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化农技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科技入户对接。全市每年培训科技示范户达1万户。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开辟电视农技讲座、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开辟手机“农信通”、开办报刊乡村农事专栏等,实现农技服务快速通道。

二、制约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瓶颈

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四个不足”。

1、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脱节,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比较多,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

2、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投入年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尤其是用于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资金并不多,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有待优化,稳定投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3、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足。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保障能力不足。农业科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质量和水平偏低。

4、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研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结合不合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农民科技素质总体不高,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不能。虽说人才培训力度越来越大,但培训效果不佳。

三、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举措

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了明确部署,关键在于狠抓落实。结合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圈打造以及绿色益阳建设三大目标任务,优化思路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1、加快种业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丰富优势,加大种业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切实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扶持一批种子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在粮食、生猪、水产支柱产业领域打造1—2家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尽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建设好八大主导产业种子种苗心,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

2、加快农业科研创新,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引进科研人才,改善农业科研条件,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手解决一批影响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创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协作机制,形成科技创新合力。鼓励龙头企业加强院企对接,自主开发品牌。加大龙头企业在科研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快速提升企业在自主经营领域内的科研技术服务能力,打通科研、推广两个关键环节,建成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环环相扣的农产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3、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牢固树立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的农技推广意识,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引导。加快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每年主推优质品种90个以上。大力推广水稻生产“集中育秧、控制密度,保证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轻简栽培、园艺设施化、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秸杆综合利用、动物疫病防控、快速诊断检测、贮藏保鲜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大规模、成建制整县整乡开展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大力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创建一批标准菜园、茶园、果园、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措施,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生产力。

4、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一是以深化机构改革为重点,健全公益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按照“一个衔接、二个覆盖”的要求,做到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经费有保障,二是以培育多元化组织为重点,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力量开展农技标准户。努力构建以公益性推广和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5、加快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引进一批农业院校毕业充实到农业科研机构,切实从政治上关爱,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心他们,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重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强化技术培训,切实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育一批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示范带动周边农民科学发展生产。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技讲堂,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