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抓五化”并举 绘就“乡村振兴”底色——益阳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发布时间:2024-09-12 17:14 作者:刘勇 来源: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益阳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五抓五化”工作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参与率、支持率、满意率不断提高,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底色”。

  一、抓“上下联动”,责任落实高效化。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明确“市级主推、县级主导、镇村主责、群众主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总要求,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季度调度讲评会议等专题研究推进,确保全市“一盘棋”打好打赢“攻坚战”“持久战”。二是层层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以上率下”,在全市相关会议上“必讲”、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必看”、在听取工作汇报时“必问”。县、乡、村对标跟进,砍土分方,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三是严格督查问效。出台《2024年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查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整改、通报、奖励、惩戒等督查结果运用,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实效。

  二、抓“三美联建”,乡韵呈现特色化。一是因户施策建设“美丽庭院”。坚持“农户自主、镇村引导”,不要求“一个标准”,支持农户建设“一个规整小菜园、一个畜禽养殖圈、一个农具杂物存放屋、一条房屋四周排水沟、一个厕所粪污处理化粪池、一个厨余垃圾沤肥凼”等“六个一”美丽庭院。目前,共建成美丽庭院8.5万余个。二是因地施策建设“美丽屋场”。坚持“谁受益、谁参与”,不要求“千篇一律”,引导群众共商共建共享“一个小广场、一条步行道、一面文化墙、一个休闲亭、一套健身器材、一个公共厕所”等“六个一”美丽屋场。目前,共建成美丽屋场409个。三是因村施策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要求“高大上”,倡导建设“一条产业发展路子、一批乡村风貌景观、一批乡村振兴人才、一个服务群众机制、一个实用村规民约、一套农户就业创业方案”等“六个一”美丽乡村。目前,共建成美丽乡村省级78个、市级107个、县级319个。

  三、抓“四项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化。一是抓实农村厕所改造提升行动。深入推行“首厕过关制”,全市共新(改)建户厕33万余户、公厕321座。二是抓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48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9.6%;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6条。三是抓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升行动。探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一桶一凼一中心”模式,各试点村减少垃圾出村量达60%以上。四是抓实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村庄规划质量提升行动,务求实用管用好用;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着力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引导村民在庭院周边栽种花卉果树,打造小花园、小果园,推动庭院经济发展。

  四、抓“五边整治”,脏乱治理常态化。聚焦乡村路边、屋边、水边、田边、山边“五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先后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攻坚”、春节期间大扫除大整治、防汛抗灾后“三清三洁”等三大行动,常态整治垃圾乱扔乱烧、杂物乱堆乱放、污水与畜禽粪污乱排、广告乱贴乱画,以及集镇占道经营、农贸市场脏乱等“九类”问题,全民行动氛围浓厚,共整治各类问题12万余个。

  五、抓“六项机制”,制度建设规范化。一是建立“有工作专班、有行动方案、有建设标准、有资金预算、有督查措施”的“五有”推动机制,市县乡村四级共同发力。二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的党建引领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建立“财政预算投入、村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资捐建”的多元投入机制,市本级财政连续六年共安排6000万元,2023年全市垃圾处理村民付费3000余万元。四是建立“县镇村协同、建管护并重”的长效管护机制,广泛推行“自筹资金、自定标准、自主规划、自行建设、自我监督、自己管护”的“六自”模式。五是建立“屋场会”“网格化”“三长制”“看评议”“红黑榜”“全民清扫日”等宣传引导机制,短视频、微信群、抖音、农民诗会、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等成为宣传新形式,村民不良卫生习惯明显好转。六是建立督查人员在市、县相关部门抽调随机,督查乡镇、村、村民小组样本点抽取随机,督查时间随机的“三随机”督查机制,每季度抽查乡镇全覆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倒逼问题整改落实,通过客观评价、奖惩兑现,发挥好督查“指挥棒”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