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杨界上遍种“扶贫茶”
发布时间:2016-10-27 10:28 作者: 来源:综调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江南镇木杨村位于安化、新化两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当地人叫它“木杨界”,平均海拔900多米,最高峰庆子山海拔1354米,是安化境内第二高峰。当地返乡创业青年方电湘等五位村民组建庆子山茶叶种植合作社,在陡峭峰岭上开路、建园,种植“高山茶”,并在安化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以委托帮扶和资产收益帮扶的形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做到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共赢。

培育产业夯基础

木杨界海拔高,土壤肥,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是发展优质茶叶的天然场所。但由于山高地僻,交通不便,优质资源无用武之地,大部分村民仍守着大山,沿袭着世代相传的农耕生活。2015年3月,安化庆子山茶叶种植合作社紧紧抓住安化黑茶发展势头强劲带来的巨大商机,利用木杨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培育茶叶产业。一是多形式流转土地。木杨界上“插花山”较多,村民“靠山吃山”观念较重,土地流转形势复杂,合作社负责人与当地镇村干部通过多次座谈走访,了解农户真实意愿,打消农户顾虑。对争议较少的地,由村组干部做担保,合作社直接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对争议较大的地,由村组干部出面做好群众工作统一流转,所有流转合同都在镇经管站备案登记。并接受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到合作社,享受股份利润分红。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369.5亩,涉及3个村178农户。二是多方位增加投入。合作社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加大开山建园、平整修路、排水设施建立、土地改良等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标准茶园1800亩,新建入园公路8.6公里,园内公路11.5公里。三是多途径加强生产管理。合作社成立后,改变了以往茶农自产自销、散户经营的模式,对种植、培管都进行了统一管理。还请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对茶园实施土壤改良、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茶技术,大大提升了茶叶品质,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生产管理体系。

创新机制提效益

庆子山茶叶种植合作社作为安化县产业扶贫示范点,不仅自身要发展壮大,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还肩负着探索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使命。安化县委、县政府从机制创新入手,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一是创新投入机制。随着中央“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作为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安化县根据产业扶贫要求,着力转变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将原有的分散投入方式转向集中投入,集中力量打造产业扶贫长效模式。以庆子山茶叶合作社为依托,将省级扶贫专项资金500万注入合作社,其中100万元用于合作社建设,4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由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采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输血造血,确保扶贫效果长效性。目前,合作社与村集体和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贫困人口按户均1股(4200元/股)享受利润分红。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为合作社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茶园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二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指导合作社制订了理事长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重大事项决议制度等11项规章制度,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协议,实行十二个“统一”,即: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土地整理、统一土壤改良、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种苗供应、统一责任培管、统一技术流程、统一农资配送、统一计划采收、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益分配,重点突出“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统一收益分配”,涵盖从生产到销售,从投入到分配的各个环节,经营风险由合作社承担,确保了合作社规范运行,让贫困户吃下了“定心丸”。三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注入后,合作社将江南镇友谊村、洞市村等14个行政村945户3288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帮扶范围,按照“进村入户、广泛参与、统筹规划、直接受益、可持续发展”原则,待茶叶丰产后,将产生的净利润按年分成结算,其中70%归帮扶贫困户所有,贫困户按股分红;10%归贫困村集体所有,各村按委托帮扶人确定份额;20%用于购买合作社的技术服务与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在茶叶丰产前三年,通过贫困户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社,贫困户可连续三年获得保底8%的分红收入。这不仅有力促进了茶叶产业发展,而且使贫困户每年受益达4000元以上,还使14个村在茶叶丰产后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有效化解了产业发展投入难、贫困户脱贫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三大难题,实现了合作社、贫困户、村级组织三方满意。

转变思路优服务

为使产业做大做强,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安化县委、县政府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对合作社进行精心指导,优化服务。一是优化指导服务。县直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多次主动上门对合作社的财务制度规范、内部章程制度设立、利润分配机制建立等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并在“三品一标”建设、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等提升合作社质量的工作上下功夫,帮助合作社制定发展长期规划。同时把握产业扶贫 “益贫”性这一关键要素,主动与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对接,协调处理三方关系,摸清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底子,指导合作社制定扶贫工作规划,最大程度地保障贫困户利益。二是优化信贷服务。针对合作社贷款融资仍难问题,由安化县财政局、农经局、扶贫局与银行协调,将邮政银行“扶贫财银宝”、农业银行“财银宝”、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三种信贷服务统一用于合作社信贷融资,获得信贷资金3200万元。其中小额信贷扶贫贷款3000万元,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三是优化技术服务。安化县农粮局、农机局、茶叶局多次组织专家到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实地教学,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培管茶园的贫困户进行重点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之从“靠天吃饭”转变成“靠技术吃饭”。同时,引导合作社走绿色生态发展的路子,严格施用有机肥,使用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