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小竹筷撬动大市场 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9-25 16:57 作者: 来源:益阳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赫山区聚焦快消竹筷细分市场培育,推动行业产值和税收连续3年年均增长15%以上。2022年,全区竹筷产业销售总额10.81亿元,纳税额3139万元,外贸出口额6028万美元,出口份额分别占比全国15.2%、全省58%、全市95%,今年7月份,我区竹产业入选湖南省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目前,该行业产销两旺,特别是外贸订单来势好,今年有望实现年产值12亿元,外贸出口额突破8000万美元,市场份额也将相应增长。泥江口镇已成为“全国最大快消竹筷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一、做强“竹产业”,构建“产购储加销”产业链条。打造原料基地。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竹业资源,实施“万亩栽竹”计划,开展竹林低产改造和丰产培育行动,发展竹林面积10万余亩,其中高效竹林生产示范基地4.2万亩、竹笋两用林基地2300亩,形成了以泥江口为中心,覆盖周边100万亩区域的原材料供应地。壮大产业集群。成立区竹产业链联合党委,培育竹筷企业93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林业龙头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规模工业企业14家,13家企业有自主进出口资质,泥江口镇也因此荣获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镇,有望获国际农业发展基金1359万美元的世行贷款。完善产销体系。构建从竹笋-毛竹下山-初加工-精深加工-废料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探索形成“公司+农户”的原材料供应模式和“工业+外贸”的生产销售模式,实现产品从山头到市场无缝对接。

  二、做响“竹品牌”,打造“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泥江口竹筷”金字招牌。建好一个园区。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已完成泥江口竹科技产业园2100亩整体规划设计。一期12000平方米标准化无尘生产车间和园区智慧管理中心已建成投产、运营,自8月14日开园以来,已获4500万美元外贸订单,实现了10元一根的立竹到30元外贸竹筷的价值跃迁;二期规划建设生产集聚区和生活配套区,着力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竹筷产业示范基地。用好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区山乡巨变农发投平台引领作用,合作共建竹科技产业园,聚集泥江口竹筷协会、竹产业协会、竹业有限公司等人才、资金、项目力量,推动竹产业“集团化”“智能化”发展;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合作,搭建跨境电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全国第一个竹筷产业链协同平台-智慧互联网平台,赋能竹筷产业高质量发展。瞄准一个赛道。突出竹制品绿色低碳优势,在一次性竹筷、一次性叉勺、一次性吸管等快消品赛道上深耕、研发,占领细分市场。泥江口竹制品在中非经贸博览会、广交会上颇受关注,今年以来,非洲代表团、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来园区调研考察,给予高度评价。泥江口竹筷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俄罗斯、阿根廷、韩国等62个国家和地区。

  三、做优“竹生态”,探索“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矿区整治彰显生态效应。泥江口石煤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曾被生态环境部门作为负面典型案例挂牌督办,我们以史为鉴,秉持“产业+生态”发展理念,以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为目标,推动九二五厂矿坑“化危为机、变废为宝”,打造天目湖乡村振兴竹文化园,建设2个“竹文化”为主题的“1+6”美丽屋场,探索矿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的生态振兴之路。技术创新彰显科技效应。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等科研攻关,“泥江口竹筷”商标成功注册国家知识产权,正启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累计注册竹制品商标26项、专利38项,自主研发新型生产线10条,推动竹制品由“制造”向“创造”转变。以竹兴业彰显社会效应。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促进公司、村集体、农户三方增收。目前,泥江口镇共4个村以竹产业为支柱产业,全镇共有6000多名竹产业熟练工,平均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从事竹子砍伐、运输、加工相关工作,竹农人均收入超4万元,特别是为脱贫监测户提供工作岗位500个,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