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益阳 | 此地风光无限好 何须远游觅桃源——安化县江南镇木溪口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发布时间:2024-01-17 14:27 作者:甘果 来源:益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记者从益阳市区出发,驱车2小时,沿着山路,行过九转十八弯,穿过高山与流水,终于来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木溪口村。举目望去,白云朵朵绕青天,绿水青山映眼帘,小桥流水人家处,冬日暖阳照田园,可谓风光无限。

  木溪口村位于有湖南万里茶道起源地之称的安化县江南镇,此地因木溪与麻溪在村内交汇而得名。近年来,木溪口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驻村帮扶,不断挖掘和弘扬本地文化,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已蜕变为省级文明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01
木溪口边水潺潺 小桥横卧碧波间


  想要深入探寻木溪口村的文化力量,横卧在麻溪上的木溪桥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这座桥梁见证着木溪口村的繁荣与发展,也将继续为村庄带来美好的未来。”站在用传统穿斗式构架打造的木溪桥前,村党总支书记陶志阳介绍,原木溪桥建成于1993年,位于木溪口村村口,是村子的重要标志。2021年,因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该桥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等单位帮助,修建了如今的木溪桥。现在新桥不仅成了村里的风雨桥,方便了村民和游客的出行,也成了木溪口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麻溪上的木溪桥


  走入木溪桥,桥内两侧展示了簰帮文化等木溪口村特有文化。村民陶用良向大家介绍,家中长辈都曾是簰帮的“簰古佬”,茶马古道兴旺时期,木溪口村曾因簰帮文化盛行而声名远扬,有“水路运茶,香满江湖”的美誉。他笑着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水面全是从洞市顺流而下的竹簰,我父亲每次送完茶叶,再从供销社运生活物资回来,来回能赚15块,我每次在桥上望着我爹回来,想着以后也要当个‘簰古佬’。”


木溪桥夜景


  陶用良的童年梦想虽未实现,但苦练的撑簰技术却派上了用场。近年来,木溪口村立足簰帮文化,以茶马古道景区提质升级为契机重启簰帮记忆,在村内着力培育簰帮漂流产业,营建古道廊桥、簰帮码头等特色场景,大力推进簰帮文化与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这个充满活力的村落将继续以簰帮文化为切入点,推动乡村振兴,为村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02
青瓦白墙掩映处 万家灯火照无眠


  沿着木溪口村主干道走,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民居整齐排列,不少村民家的外墙上绘制着鲜艳靓丽的墙体彩绘,走近一看是安化地区流传的《开梅山》故事,村内的墙绘以连环画的形式完整展示了一段梅山文化的发展历程,让来往的人们直观感受梅山文化的魅力。


木溪口村民居墙体彩绘


   “村里共有31幅墙绘,讲的是古时候梅山蛮地和平融入北宋版图的故事。”驻村工作队队长钟吉云介绍,木溪口村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一直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村内的墙绘不仅展示了梅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成为村庄的一张文化名片。

  为了让文化脉络、文化主题更加明晰,木溪口村近年来还借着湖南广电驻村帮扶的东风,组织专家对木溪口村的传说和木溪风雨桥进行考证,撰写了《天安坪的故事》《木龙花桥考》等故事。“木龙花桥考我只听长辈们说过,自己不记得了,如果不是专家们考证,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到下一代可能就真的丢了。”村民陶立华说。


木溪口村岩壁画打卡点


  如今,茶马古道已不再承担商贸重任,但木溪口村仍然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这里的人们以梅山文化为自豪,依旧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努力将木溪口打造成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



03
流水悠悠情无限 山歌悠悠意绵绵


  “开梅山,开梅山,梅山万仞摩星躔……”穿过木溪桥,一栋融合了地域特色、梅山文化元素及湖南广电元素的大楼出现在眼前,楼内村民陶稳国正在为村里合唱团的小朋友演唱山歌,一曲唱罢引得阵阵掌声。大楼是村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了木溪口村“儿童之家”、农家书屋及村史馆等功能,不仅是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音乐、美术、绘画、阅读等系列志愿服务。钟吉云说:“志愿者队伍还为木溪口村打造木溪儿童之家合唱团,120多名孩子参与,其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


文艺志愿者在木溪口村开展培训


  “我要好好学习,把村子变得和外面一样,让大家都幸福地一直生活在一起。”回程时,记者遇到了木溪儿童之家合唱团成员陶可欣,问她对于未来的期望,她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这些年木溪口村抓住湖南广电驻村帮扶机遇,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就着这股势头持续发展下去,相信孩子们的梦想终会实现。”陶志阳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