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苏溪村志武合作社稻鱼米基地,两台拖拉机往来穿梭,为100多亩稻田铺洒石灰。抛弃农药化肥、全程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村民邹志武在湖南城市学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找到了航向。
邹志武在苏溪村并非孤例,自2021年5月驻村以来,该工作队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方面入手,着力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使这座偏僻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只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才能真正汇聚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湖南城市学院主要负责人汤放华介绍。
产业振兴先行。在经历45个屋场会、走访300余户村民之后,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确立将苏溪村打造为安化县高山优质生态农产品产销增效示范村的目标,“修产业路奖2.5万每公里、修机耕路奖1.25万元每公里、荒田复垦奖500元每亩”的奖补政策全面推行。工作队队长孔军说:“产业要有生命力,就一定要让村民成为产业的主体。”9个合作社相继成立,20余公里产业路、机耕路陆续拉通,200余亩荒田复垦,村民投资生态稻、黄精、牛羊养殖、小籽花生、农业机械化等多个领域。工作队还为村集体注册商标“美苏溪”,由村集体对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进行集中收购、统一销售。
人才振兴启智。工作队通过邀请各行业专家开展各类培训,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新农人。利用学校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对村民开展自建房结构排查以及直播带货培训等。通过学校继续教育学院辅导村支两委和有意提高学历的村民参加成人高考,高升本、专升本村民达15人。如今,该村村支两委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5%。
文化振兴铸魂。工作队在村支两委和村里退休老教师帮助下,编写近3万字的《苏溪志》,全面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制定“人、物、问题、项目”文化振兴4张清单,形成以“重教兴学”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以各类乡村活动为特色的苏溪村文化振兴方案。口袋广场、苏溪文化广场舞台、彩色篮球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文化活动。苏溪教育基金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村民巡逻队等一批村民自治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传统文化传承、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2022年苏溪村被列入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
生态振兴提质。工作队以美丽屋场建设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成立了由“村民、乡贤、村委、工作队”组成的“美丽屋场”建设工作小组,构建了村民投工投劳,村委、工作队投料,乡贤投资的建设模式,不到2个月就建成美丽屋场示范点1个,直接惠及屋场农户达50户200余人。该村获评安化县“美丽屋场”示范村。此外,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实施路灯亮化、村居绿化、雨污分流、河道清淤、道路硬底化等乡村环境卫生改善工程,村居面貌焕然一新。
组织振兴赋能。工作队与村支部组织开展专题党课学习6次,重点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党员群众互查、上门走访、敲门行动等多样形式,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与全村6户监测户、135户脱贫户结对帮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处一隔而观全局。苏溪村的蝶变,是湖南城市学院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该校号召广大师生,拉动消费扶贫450万元。发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势,为乡村建设添油加彩。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乡村振兴干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依托校内设计研究院平台优势,完成省内外村庄规划合同300余项,涉及村庄3500余个。近三年,利用社会资源,向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860余万元;对入读学校的贫困学子发放奖助学金6315万元,惠及4121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