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农业发展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03-03 16:07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益阳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农政策和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工作,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建设。

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年均增长10.6%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突破250万吨,年均增长0.85%,粮食总产实现十二五连增。安化黑茶迅猛发展,成为山丘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全市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水产品增幅稳居全省首位,淡水鱼都名副其实。

2、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养比例、粮经比例结构逐步调优,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增长。调整优化湖区、丘区水稻和山区旱粮规模种植,城郊区特色蔬菜种植,湖区、库区水产健康养殖等一系列农产品的布局和开发,逐步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种养发展产业带。

3、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规模化生产良性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305家。2015年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740亿元,年加工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0家,超5亿元企业2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休闲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桃江县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打造较大规模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2个,创建星级休闲农业企业27家,实现营业额15亿元。

4、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良种、良法普及运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科技支撑能力。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7.5%,猪、禽、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97.5%93%50%66.5%;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80%。耕地地力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68.5万亩,完成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37万亩。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力提高。通过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规模化健康种养、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抽检监管力度等措施,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创建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127个,建设规模271.5万亩;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户)10个、省级3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示范面积30万亩。稻谷、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瘦肉精检出率为0”,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二、益阳农业发展的优势

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益阳现代农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发展的全新阶段。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社会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

二是自身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经过“十二五”努力,我市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推广水平明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已申报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惠农政策支持更加有力。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益阳作为主战场,将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是农业改革创新更加深入。益阳作为全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改革创新步伐,大力创新农业发展制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发展指标为:

——农产品供给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180万亩,总产量500万吨;优质生态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15万吨;水果、中药材等产品供应稳定增加;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20万吨、50万吨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70%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标一品”农产品生产基地40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产量占农产品总产量的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 2.51 ;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4 %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7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程度。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培育种养大户5万户;家庭农场1万户;农民合作社4000家,入社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60%以上;年产值过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耕地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65%以上。

——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水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以下。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紧紧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实施产业体系完善工程。

1、做强一产业。调优品种结构,稳定发展粮食和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茶叶、蔬菜、水果和水产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构建“2+5”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粮食、蔬菜、茶叶、生猪4个百亿产业。调强产业区域化布局,建成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特色明显、集中度高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二带二区,即环洞庭湖区粮食、水产、蔬菜产业带,沿资江沿岸茶叶、水果、生猪、牛羊产业带;在优势产区创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行、品牌化销售、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市打造10个综合产业园区和100个特色产业园区。

2、做大二产业。实施企业创新提升行动,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引导企业开展资产重组、资本聚集、资源共享、上市融资等行动,增强发展潜力。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全面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发展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果蔬罐头加工、水产品加工、肉类加工、精制茶加工、食用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形成兰溪米市、安化黑茶、南县食品、沅江芦笋、大通湖水产、赫山肉食等产业加工航母。到2020年,培育年产值过10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3、做活三产业。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建立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和生鲜农产品配送。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对接和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等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扶持湘鄂边农产品物流园、红联冷链物流园、海吉星物流园建设。支持农产品出口,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充分利用我市茶乡、渔乡、花乡、果乡等资源优势,发展集旅游、体验、休闲等农业新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

二、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1.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认真总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确权颁证工作。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不断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防范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建立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激励机制,促进土地加快流转。2020年,全市流转耕地面积300万亩,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65%以上。

2、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按照量质齐升的要求,抓好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一是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在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培植各类专业大户,加快农户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二是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家庭农场试点示范,按照主体法人化、规模适度化、技术标准化、成员知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企业化、生产设施化、模式生态化的要求,着力培育管理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示范性家庭农场。三是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规模化建设,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引导同类合作社、不同地域合作社进行联合,发展联合社,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跨地域、跨行业发展。鼓励以生产要素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组织。四是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到2020年,全市培育发展种养大户5万户,家庭农场1万户,农民合作组织4千个、入社农户达6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家。

三、实施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改善工程

1、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积极申报项目,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渠系配套等农田设施,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严格实施《益阳市耕地质量管理办法》。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08万亩,比重达到70%

2 着力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快培育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支持牧草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每个区县建立一个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加快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渔港和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到2020年,全市改造8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成高标准化精养鱼池20万亩。

3、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力度,重点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机报废补贴试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安全高效农机具,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育秧,实现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6%。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作物、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大力发展高效、高端植保机械,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全面实施“平安农机”创建,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加快益阳农机特色产业园和新农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整合资源,打造益阳农机品牌,做大益阳农机产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农机产业总值突破80亿大关。

四、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工程

1、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行产学研、农科教对接,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配套组装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污染治理、动植物疫病防控、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发挥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不断提高农技队伍素质,努力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体,以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载体,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开展种养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

2、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宽带乡村工程,实现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依托湖南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综合服务平台和数字益阳建设平台,建设功能完善的市级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健全和完善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点。支持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实现精准施肥、精准投铒、精准用药、精准管理,推动“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电子商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每百户农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5台以上。

3、加强种子种苗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完善种子种苗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大果蔬、茶叶和中药材等优势经济作物良繁体系建设力度。加快以畜禽品改、水产原良种为重点的养殖种苗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镇)草食动物三级品改体系。十三五末,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5家。

3、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应用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服务型人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和涉农企业用工等需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到2020年,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达到50%,新增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

五、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1、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完善主要农产品标准体系,切实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制(修)订工作。大力开展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到2020年,全市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个,示范面积350万亩;创建国家级标准菜园40个、标准茶园20个、标准果园10个;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0个,国家级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

2、健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支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强化“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复查换证和续展工作。加强品牌标识使用管理,推动品牌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到2020年, 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0%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完善监管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监管工作机制。建立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生产基地、流通市场、监管部门多级检测网络。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加大畜禽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推动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到2020年,实现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

六、实施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

1、大力发展两型农业。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稻田综合种养,农机农艺结合等节约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坚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广以畜禽粪尿和秸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发展,恢复发展绿肥种植,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猪果(菜、林)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2、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建立农业环境承载力监测网络,对超载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扎实推进酸化土壤改良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争取将益阳纳入洞庭湖耕地重金属重度污染区治理试点范围。严格划定畜禽养殖“三区”,全面落实畜禽退养、限养、适养制度,加快推进洞庭湖沿岸500及重点区域畜禽退养工作。积极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性利用工程。积极探索畜禽粪便利用补偿机制,大力推广使用农作物有机肥、缓释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80%,绿色防控覆盖率50%。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深入持续开展“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无害化处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3、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确保耕地保有量。坚持用地养地结合,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持开发保护并重,推进农业资源养护。突出抓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和外来生物的安全管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继续实施禁渔期制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严格打击破坏农业资源行为。到2020年,力争新创建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区1-2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区3-5个。

七、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

1、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四位一体”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构,推进现代乡村民主管理。

2、着力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抓手,着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样板。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形成益阳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模式和机制。2020年,将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环省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沅江市三眼塘镇三眼塘村、草尾镇乐园村、资阳区皇家湖新农村示范片、长春镇保安村、桃江县桃花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市里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重点办好1—2个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示范点(片),每个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办好1—2个高标准示范村(片),力争每年省政府授牌村3个以上。

3、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洁、环保、舒适。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努力实现绝大部分垃圾不出村、村出户,由农户自行分类处理。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行受益农户分担垃圾清运费用的办法。加强长效保洁机制建设,对农户分类减量后不能自行处理的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落实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问责办法。十三五期间,每年重点完成190个左右行政村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五、加强招商引资的建议

资金紧缺是长期困扰和制约益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要谋求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之路,而招商引资是缓解资金紧缺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1、制作完善招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由市农业委招商办牵头,联合其他业务部门,组成现代农业产业招商调研小组,进行一次深入调研,摸清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和招商重点,形成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制定招商目录,要充分利用调研成果,紧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破产重组三大重点领域,排出一批重点农业招商项目,形成招商目录。制作招商资料,根据调研报告和招商目录,制作成益阳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推介资料(PPT、宣传册等),作为全市农业招商活动的统一宣传资料。
   2、拓展农业招商方式。推介招商,认真策划和举办好农业招商推介会、各类农事节庆等活动,加大推介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农业大好高项目。网络招商,充分利用市农业委的网络宣传平台,开辟网上农业招商专栏,及时发布农业招商信息,积极开展网络招商。中介招商,要加强与行业协会、投资咨询公司等专业中介招商机构的对接,建立健全相关联系制度,积极开展委托招商。要将中介招商作为农业招商的重要内容,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中介机构,提高中介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商引商,要认真梳理一批市内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沟通联系,充分依托龙头企业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加快推进以商引商。

3、加强农业项目储备库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掌握的信息,切实抓好农业产业项目库的建立、充实、更新与完善。要坚持以全市现有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政策为依据,真正开发出一批质量高、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

4、科学定位农业产业招商方向。一是招商区域定位上,继续以一线城市为重点,力争在境外招商上有进展。二是招商项目定位上,要以突出投资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基地与物流项目为重点,积极引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集聚、能形成产业链的龙头项目,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引进能充分发挥益阳市特色的大项目。三是招商项目落户上,将市区作为招商主阵地,积极招引项目落户市区,有特殊需求的项目加强同各县市合作,同时要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改扩建项目的嫁接与招商工作。

5 加强项目选址落地环节工作。对农业招商引资所需的种养殖基地、农业新科技示范基地,可借助土地流转平台优先予以落实,引导和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将土地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者参与土地规模经营,按照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创新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带动土地流转。

6 完善优惠政策与配套服务。针对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地特点制定优惠政策,将原有分散的投资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和梳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更强、更优惠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确保农业招商引资招得到、引得进、安得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